人工智能会不断推动人类进步。重复工作自动化,模糊判别智能化,是华为努力的方向;
人解决问题后的经验又再次形成案例和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的养分,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形成正循环。
“物理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未来的描述,也许只有神才知道。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有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自我纠偏,方向就能调整到大致正确,或许会得到神的暗示;在职时我们必须拼命努力,只有努力才会减少死亡的机会。方向不对会死,不努力也会死,没有谁会永垂不朽,公司过百年就很少。
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在万物互联的优势领域(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汇聚内、外优秀价值链资源,成为智能社会的使能者和推动者。
我们坚持“不做应用、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我们聚焦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让各行各业实现自身的智能时更简单、更容易。同时也用于我们自己内部管理的智能化,使我们自己的内部管理更加简单、高效。
要采用开放众筹、快闪方式录用顶级科学家及管理者,形成领导世界的能力。持续迭代的方式来制定纲要。纲要的版本和结构就像安卓系统一样,安卓是开源的,免费给大家使用,但大家的讨论反向给它,它不断地吸收。让大家去讨论,群众是聪明的,允许每个人、每个小组都能输出一个版本和结构。
“都江堰疏导不了太平洋”、“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北京没有户口指标成不了科技中心”
不要成为“空军”司令,一定要接地气。高级干部及专家到前方去,到管理一线去,真正体会梨子的味道……;
到实践中去取得成功的经验,为担负更重要的担子取得资格。努力树立起为全世界服务的精神与思想。
(任正非2017年2月24日在华为高研班和战略预备队汇报会上的讲话)
沙漠里能种出郁金香吗?不可能做到。黑土地是要经过几千年才形成的,松软、保墒的黑土地才能种出郁金香。
我们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首先看是否“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资格审查作为任职资格的第一个台阶,这应该是科学的
自律永远是最低成本的管理
激发人性中积极进取的力量。古今中外所有做出成就的人,都是有精神的渴求,苏格拉底、贝多芬、爱迪生、曹雪芹、乔布斯、梵高、达利……,都是由责任和意义驱动的人生。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使命和责任感牵引的动力是持久的,不断强化的。
是千里马都拖出来赛,跑得最快的前25%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去考察素质,去看看牙齿啊,看看蹄口啊,看看这些东西。你们选谁就选谁,但必须在跑得快的马里面
称霸世界是要流血流汗的,你这个时候说汗不要流,血不要流,然后你又称霸世界,我认为是没有可能性的
“原创发明”、“自主创新”这些名词在哲学上有局限性,希望新员工有开放的心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哪怕只前进一毫米,也是功勋
爱因斯坦讲物理引力波之类的“天书”,周有光讲国际经济形势之类的“地书”,他们只有一句话是共同的——“人生的伟大在业余”。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智慧都可以从书里面找到,有的是直接答案,更多的是读的人去悟。
一般员工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行,但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和人打交道,需要对人,对事有深刻的理解才行,而哲学就是研究人的学问。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公司的员工数量不会随销售收入呈线性增加,那么公司的产值和利润提升,为什么不能去全世界进行人才争夺战呢?
华为要有开放的用人态度。美军参联会主席邓福德,三年时间从一星准将直升到四星上将,而且是一把手的上将;艾森豪威尔从上校升到五星级上将,只用了五年时间……。美国这样用人的态度,为什么华为就不能用?
我们在全球化的定义里也有一句话,就是“利用全球能力和资源,做全球生意”。不盲目追求“为我所有”,要构建“为我所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能力组合。
我们应当组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资源,和优秀厂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就会变得更优秀。我这个人啥都不懂,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财务,不就是用“一桶胶水”把你们组合在一起,又组合了18万员工,为我所用不就行了吗?
我们需要多种学科的人才,构筑对华为有长远影响的技术知识体系,不能只局限在对通信、电子工程类的招聘。公司可以招聘一些学神经学、生物、化学、材料、理论物理、系统工程、控制论、统计学等专业学科的人才,甚至包括牙科专业的。
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我鼓励你们奋斗,我自己会践行。
你们为什么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烧钱呢?因为我们没钱烧。OPPO/vivo为什么是我们的朋友?
它是靠商品挣钱的,我们也是靠商品挣钱的。我们的对手是谁?烧钱的公司,因为它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想通过烧钱垄断市场,然后敲诈客户。
转自今日头条“资鲸”号
确实,竟然没有满广志和向坤山,差评,哈哈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