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研发飞机发动机寿命的时候,是假设要打世界大战的好吧,500个小时就够用了。因为跟德国PK的时候,一架飞机飞不了500个小时就被干掉了。做那么好干什么啊? 老美做那么好,那是材料技术基础本来就牛做出来寿命本来就高,再加上老美天天跟小国打仗,飞机出动比较勤快,和平时代寿命长点,可以节约运维成本。
**********[31楼] 木瓜987 发表于 2018-06-25 09:49:45**********
院士应该没乱说,20年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材料,设计,各种实验数据的积累,别人不给你靠自己摸索,真是个长期过程。就算一切原理,材料都具备,做出个稳定的版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后再做几个改进型提升性能,不搞间谍活动不搞大跃进,20年我觉得能达到现在国际顶尖发动机的水平,也不容易。
不过军迷应该都知道,发动机我们也是有的,不过推力小一些,无故障工作小时数低一些(低不少,不靠谱数据大概是中国发动机2000小时以内,俄罗斯发动机5000小时左右,国际领先发动机都在10000小时以上,第一个数据各种原因下不可能准确,仅作参考,差距应该是现实存在的),军用不计成本还能用一用(低烈度局部一两个月内的战斗影响不大,长期大规模战争影响就出来了),但是民用讲究成本效益,2000小时大修/更换一次发动机和10000小时大修/更换一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啊,所以国产大飞机要想保证经济性,国产发动机还真没法用。
二战时期基本上战斗机只有航炮,飞机结构简单成本不高,空战基本都是近距离狗斗,加上欧洲战场压缩在一个比较狭窄的空间内,所以战斗机战损严重并且更新很快,那是一个靠数量取胜的年代,所以二战欧洲战场上飞机发动机无故障工作时间500小时确实足够。
到了今天,空中作战形态已经完全颠覆了,飞机又变得非常复杂和昂贵,无人机和空中警戒飞机基本上要求24小时不间断地在天上飞,应该说对发动机的无故障飞行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再考虑到航母海上执行任务动辄4、5个月这种受限补给的场景,2000小时也显得紧紧巴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