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在此,与子同袍
余旭浪
“泥腿子”与“燕尾服”
我是一名法务,2017年5月常驻尼日利亚代表处。
机关将外派法务主管定位为一国总法律顾问、负责子公司一应法律事务,从执行层面理解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能“看门”,撸起袖子能收服白丁,系上领带得说服鸿儒,要当全科医生,具备为业务包治百病的服务意识。
我的工作场景常常如下:前一刻还在站点大院被房东大爷叉腰训斥拖欠付款,下一刻就因突如其来的争端坐在警察对面接受讯问。上午被挎着AK47的大汉护送处理案件,紧张燥热的空气里似乎散发出硝烟味,下午便西装革履地同某银行主席探讨金融行业大势,顺带化解纠纷与隔阂,敲定诉讼中的数百万美元保函回款。
犹记得为了与一位影响回款的主席说上话,一身正装的我在银行总部的停车广场上,以“散步等同伴”为由,在各路豪车附近辗转徘徊,试图创造与主席偶遇及搭讪的机会。我的想法很简单,银行主席的工作用车总该是银行里最好的吧,一段时间内经常停在这辆好车旁边等待偶遇。然而这个方法并没有成功,最终还是通过其他方式与主席对上话,实现了诉讼和解。
为业务包治百病的服务意识,是一线复杂作战场景所催生的法务必备素养,我司每一位法务可能都经历了技能和意识的蜕变过程。只有完成蜕变,才算真正在战壕里站稳脚跟、真地接上了一线的地气,才能既“穿燕尾服”又能在战壕里摸爬滚打,融入到瞬息万变的“打粮战斗”中。
我给自己写过这么一句话:“不惧艰险不忧劳形,唯恐居安难以思危,久生懈怠,屠龙无技、解牛无刀。哪怕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如今恰是应照了当初所想。即便诸事巨细繁杂,能一寸一寸解决问题,一寸一寸提升自我,一寸一寸管理改进,能守护粮食并能帮公司打到更多的粮食,这种成就感让人喜不自胜。
粒粒皆可泣,十年辛苦不寻常
就E银行保函诉讼案,应借吴世昌先生译语在此道白:
Every word (in the novel) which one looks at is a drop of blood, The ten years' painstaking labor is no commonplace.
历经十年、数代华为人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战斗,我们最终成功保卫了数百万美元的财产。
2009年,尼代C项目,客户指示其关联银行O向华为技术投资出具保函,担保千万美元离岸设备款付款义务。后客户因管理不善终止运营,欠付设备款数百万美元,我司对其追偿无果后向O银行主张保函兑付,经数次谈判后皆被拒绝。而且O在州高等法院起诉我司,并向法庭申请永久禁令,阻止我司就银行保函申请强制执行措施。
2010年,我司答辩并反诉主张债权,成功扭转劣势。此后庭审过程风雨交加。至2015年我司一审胜诉,此时征战已六年,不封刀、不卸甲,不敢稍懈怠。E银行于庭审期间收购O银行,一审失利后立即上诉,我司尝试和解回款未果,继续征战两年,2017年我司二审胜诉。对方就二审判决上诉至尼日利亚最高法院。
三审审理通常耗时五至六年,为避免因案件久拖不决使我司遭遇汇困风险,我们决定再次尝试和解回款,多次谈判与拉锯,最终达成与E的诉讼和解及回款承诺。
诉讼和解并不意味着摘得胜利果实,如何使E在汇困国家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外汇,并顺利汇回华为技术投资,成了必须赢得的上甘岭战役。我司展开了两个月的攻坚战,想尽办法弥补历史材料的不足,最终满足了央行的合规要求。到2018年7月底,华为技术投资确认收到本案第一笔回款XXX万美元。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多少华为人离开了这方土地、这间法庭,却仍心心念念了却此案。定分止争,于此时终得粮食与慰藉。
在“尼”潭里种莲花
让初来乍到的我觉得此地腐败情况不容乐观的是,走下飞机到走出机场的一个半小时内遭遇的各种刁难。所幸我是科班出身,凭着公司办理的无瑕签证,与其周旋,顺便依着职业习惯了解该国一线执法水平及合规意识。长聊之后未有收获,嫌我耽搁时间,他们只得挥手放行。
外部的特殊环境使本国BCG及ABC建设充满挑战,大家打粮亦多担一层艰险。为此,内控及法务同事们绞尽脑汁,积极主动、合法有效地推动司法程序。2017年下半年,我们优化了聆讯流程,搭建了反商业贿赂制度,提出了“ABC十条”,实现了全员赋能,拿到一枚小巧精致的“子公司ABC建设优秀团队奖”。
其中一小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我与一个本地法务分工,由我为中方同事提供赋能培训,他负责本地同事。但临近一场针对本地的赋能培训时,他紧急外出,我只好赶鸭子上架,给本地同事做起了赋能培训。
对着一大群本地人讲一个半小时的道理尚属首次,而且讲的还是跟环境格格不入的 “大道理”。培训过程有过数次“交锋”。“生日、婚宴等宴会能否接受供应商贺礼”一问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公司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是高于本地习俗的,为的是严控BCG。所幸处置得当、平稳化解,“合规运营上下一体、人人有责,腐败必究”深入人心。后来经常遇到不熟悉的本地同事叫我名字问好,一聊才知道,是听过余律师讲“道理”的。
黑夜之光
梦回吹角连营,尼代常有。记得外派后第一次黑夜中的“呼唤炮火”是在凌晨三点,当我睡眼惺忪地打开卧室房门时,门外是满脸焦急的行政同事:“有员工被执法人员控制了。”此话瞬间清空我的睡意。匆忙赶到警局,同事被安置在接待大厅中反省。
局长见到我们就措辞严厉地责怪员工不懂事,卷入冲突,言语间是要严惩的意思。这还得了,行政同事与我立即开始虚心接受局长的教育并充分检讨,期间数次被冷落,被赶出办公室后又厚着脸皮堵门口,软磨硬泡、分析利弊两个小时后,终于获得了局长的理解,而后立即着手安抚当事人。在与其肩并肩长聊一个半小时后,天亮了,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谅解。一切转危为安。
凌晨的炮火呼唤常有,我也逐渐习惯了在黑夜中奔行。作为法务,希望在有限的腾挪空间内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确定性和保护,支撑业务平安前行。
尔来经年,梦里常常是硝烟。法务要能在黑夜里燃起光,为同事们照亮安全回家的路。欲见贤思齐,愿与子同袍。
热忱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hwrb@huawei.com或投稿稿库:http://app.huawei.com/paper/newspaper/newsContributeInfo.do?method=addContribute&edit=a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