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棒型号】
我们现在总是用数字来辨别鼓槌的型号,总的来说,这种分类方法里有两大项:现代和传统。
现代型号数字
现代的型号数字一般都是每个鼓槌生产商所特有的,不一样的品牌会有不一样的数字代表自己的型号。比 如707和739就是ProMark的型号,Quantum3000是Calato的型号,Magnum Rocker就是Vic Firth独家使用的型号。
传统型号数字
所谓传统的型号数字,比如3S,2B,5B,5A,还有7A就是从第一代鼓槌那边沿用下来的型号。所有这些可 能会根据厂家不同而在Taper和槌头有一点细微的差别,但是整体的型号还有形状在整个工业中都是几乎统一的。
数字代表意义:
在这些型号中,数字部分代表鼓槌的圆周长度,也就是鼓槌的粗细。通常情况下,数字越大鼓槌越细。相反,数字越小鼓槌就会越粗。例如,7A在就比5B要细,而5B则比2B还要细。但是有个例外,就是3S,尽管他的数字是3,但是它比5B还要粗。
字母代表的意义:
S型号是专门为行进乐队设计的鼓槌,比如一支军乐队。这个型号可以很自然的提高阴凉,非常适合这 些音乐风格的使用。
B型号非常适合乐队的演奏,比如管乐乐队或者是交响乐团。它在粗细上比“S”型要细,他们使用起来非常容易控制,因此在初学者中非常受欢迎。所以,2B鼓槌被无数的鼓老师推荐给学生,作为开始联系的鼓槌。
A代表交响乐团。“A”型号鼓槌为大爵士乐队设计或者演奏舞曲的交响乐团而设计的。他们比B要细一些,这让他们非常适合演奏软一些的音乐 。
那么为什么“A”代表交响乐团哪?根据记载,Ludwig Drum Company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现代机械手段批量生产鼓槌的厂家。而Lrdwig家族也在鼓的世界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想知道这些鼓槌型号 的分类系统,除了问问这样的老牌厂家,其它的方法肯定不够权威,根据Ludwig鼓的专家BILL Ludwig JR。介绍,当时他的父亲是选择这个字母的人,他之所以选择“A”的原因有两条,1:他不喜欢“O”(既英文OCHESTRA的开头字母),2:他喜欢 “A”,从那以后,每个厂家都使用“A”来代表这个型号,一直到今。
【鼓棒的木料】
木料的种类是决定鼓棒的回应与耐用性能的主要因素。
鼓棒基本上都是用木料做原料的,当然也有其他特殊的材料做的,如合成纤维,玻璃钢等,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那么木料又都是些什么样的呢?呵呵,那可就多了,有枫木, 山胡桃木,橡木,槭木,桦木,山毛榉,乌木,及玫瑰木等等制造而成.不同的木料有不同的手感和音色,我们就介绍下最最常见的两种木料山胡桃木和枫木,
1: 枫木的木纹纹理漂亮,木质轻、演奏起来较敏捷,音色柔和。较适用与流行,JAZZ,FUNK等风格.
2: 山胡桃木有纤维木纹,比枫木的质地更硬、密度更大。因此,山胡桃木做的鼓棒敲击出来的声音要更洪亮、没有枫木的柔和,它也能经得起大力的敲击,因而也更耐用一些 。一般金属鼓手都会性质这种木料的.
(国内一些便宜的鼓棒,基本都是用柳道木做的,凑合可以用一下,但还是推荐用好一点的鼓棒,因为它对你的练习感觉起到直接的作用)
Acker注:国内的很多很便宜的鼓棒,由于材质不均匀,有些还会有轻微的弯曲,对于鼓手入门掌握手指对鼓棒的控制会有影响,因此非常建议新入门的鼓手,要买一副好点的鼓棒,在家里练习使用。
【鼓棒的形状】
鼓棒的形状是影响手感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1:棒头形状
棒头的形状对声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你在打叮叮镲(RIDE)是最为能感觉到的,它对镲片的音色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基本上小鼓棒的头型共可分为三大类:
A圆型 B 椭圆型 C 三角型 当然这些形状里也有大有小的。
A:圆型---大圆头鼓棒产生出来的声音会更强烈些,小圆头鼓棒产生出来的声音会响亮些(高音成分较多);因为圆形棒头因为总是有着同样的接触面,所以改变它的接触点对音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音质力道穿透力强。
B: 椭圆型---可以出制造广阔音色,因为椭圆形的鼓棒的头形比圆形头鼓棒接触钹的面积要来的大,所以敲出来的声音会比圆形头鼓棒所敲出来的声音灰暗。总的音色较温和,均匀,最适合在录音室里用。
C: 三角型---敲击出的吊钹声音,有些暗淡、丰满(低音成分较多);
总的来说颗粒越小.接触面小所打出来的声音较明亮清脆,频率较高。颗粒大.接触面大则敲出来的声音便会较沉重灰暗,频率也较低。现在还比较流行的一种尼龙棒, 尼龙棒头可以制做出最明亮声音,也最耐用。
【鼓皮的分类】
鼓皮的集中分类(这里只按最为常见的鼓皮来分类,特殊的型号暂不提及),这样方便之后更详细的了解:
-表面:喷白coated,透明clear。这个不用多说了,直观就能看出来。
-厚度:薄thinner,厚thicker。一般情况下,单层分薄中厚,双层基本上都比单层的要厚。
-状态:松弛slacker,紧绷tighter。假设鼓皮安装在鼓上,螺丝刚刚用手拧不动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松弛状态。
接下来,我会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明不同鼓皮间的不同。
【镲片的类型】
镲片一般可以简单的分为Hi-hats、Crash、Ride、Splash、China和Bell六个大类。
Hi-hats(嘻哈音镲):我们俗称踩镲,一般使用左脚和双手演奏的,上下两片相互扣住,几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镲片。标准尺寸是14英寸。
Crash(碎音镲):我们俗称吊镲,一般使用双手演奏。它的作用是渲染音乐的气氛。标准尺寸是16英寸和18英寸。
Ride(叠音镲):我们俗称叮叮镲,这是因为它能在镲顶的弧冒上演奏出清脆的“叮叮”声。它的标准尺寸是20英寸。
Splash(泥浆音镲):我们俗称水镲,能发出急促的类似于水泼溅的音色。它的标准尺寸是10英寸。
China(中国镲):来源于中国的锵。它现在依旧保留着原始的锵上面用手捏住的圆形镲头。在中国这个镲片的使用方法是:双手各持一个镲头,互相敲击。在锵传到西方后,诞生了这种改良的China镲片。它的音色很特殊,保留了一些原始的中国味。它的保准尺寸是18英寸。
Bell(钟音镲):几乎没有一般镲片的那种飞碟状镲身,只有一个圆弧形的镲顶。声音急促明亮。它的标准尺寸是6英寸和8英寸。
有了以上的几种基本的镲片之后,人们又把两种基础的镲片类型的音色柔和在一张镲片上,于是就有了:Crash/Ride、Splash/China等等类型。
把两种镲片叠加在一起,互相牵制音色,于是有了Dark Buzz China、Paper Splash Hat等等类型。
一些镲片还具有特殊的工艺,例如很多品牌都会有那种下片呈荷叶状波浪边缘的Hi-hats甚至是Crash。Zildjian Avedis Zildjian Series Master Sound 14” Hi-Hat Brilliant PAIR就是这样的镲片,在Zildjian的产品里,这样的Hi-Hats都叫“Master Sound”。同样的工艺在PAiSTe?的产品中称为“Sound Edge”,例如:PAiSTe 2002 Classic Series 14” Sound Edge Hi-Hats PAIR。而Roland MEINL?的产品则命名为“Sound Wave”。
【镲片的尺寸】
从直径上讲,无论是Hi-hats还是China,或者Crash,它们都有各式各样的直径大小。这个尺寸对音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i-hats的标准尺寸是14英寸;
Crash的标准尺寸是16英寸和18英寸;
Ride的标准尺寸是20英寸;
Splash的标准尺寸是10英寸;
China的标准尺寸是18英寸;
Bell的标准尺寸是6英寸和8英寸。
从厚度上讲,一片16英寸的Crash可以是Paper Thin、Thin、Medium Thin、Medium、Medium Heavy、Heavy和Extra Heavy。
一般来说,镲片越厚,音色越聚合,越高仰;镲片越薄,音色越散开,越低沉。镲片直径越大,延音越持久,音量越大;镲片直径越小,延音越短促,音量越小。镲片镲冒越大,音量也越大。
【鼓的历史】
[1.]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5000年),出现豁鼓(Slit-Drum),
豁鼓(Slit-Drum)没有膜,只是挖空树干,长形开口,棍击出声,现知最早的鼓,一般认为是用来,赫阻野兽,或传播讯息....
[2.] 索马利亚出土陶罐(公元前3000年),罐上绘有人敲鼓,一般认为这是最早纪录:鼓也用来娱乐,是最早的一种乐器....
[3.] 阿拉伯出土(公元前1300年),一个鼓器,有膜鼓,膜已经腐化,.现知最早的有膜鼓..
[4.] 中国古诗(公元前1135年),诗中提到鼓....(Acker注:中国鼓最早的记载)
[5.] 匈奴人(公元前140年),战鼓出现,甚有比人高大的兽皮鼓,西汉-汉武帝刘澈,至汉宣帝刘洵,本始二年间(公元前72年),北伐匈奴,控制了西域,
匈奴西逃入侵日耳曼,日耳曼人败逃而西略罗马,罗马惨败,整个欧洲陷入黑暗时代,战鼓传入欧洲....
[6.] 十二世纪,英国画中,有人演奏鼓器....
[7.] 十三世纪至十字军东征时,鼓列为军队编制....
[8.] 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英法宫廷乐,鼓为重要成员....
[9.] 直到公元1819年,文献中才第一次,出现由一个人,同时敲打多个鼓和钹....
[10.] 公元1892年左右,欧洲有民间鼓手,首次以简单铁件传动,自制自用的简易大鼓踏板,....
直至公元1909年10月4日,由William F.Ludwig发明,Ldwig公司生产,世界第一个大鼓踏板,的商业产品,震惊全世界,划下鼓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 大鼓踏板的出现,震惊全世界,这被认为是现代-鼓的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有了大鼓踏板,终于实现由同一人同一时演奏大.小鼓,的完美组合型式,有了大鼓踏板,才有现在的爵士鼓!! )
Ludwig也是小鼓响线(Super Sensitive snare drum strainer)的发明人,Ludwig 实为现代套鼓之父,
[11.] 另外在1938年,鼓手Louie Bellson首创双大鼓演出,人称Louie Bellson为双大鼓之父....
虽然此间鼓手流行用双大鼓演奏,却苦于因两个大鼓占空间,搬运不便,直到1972年Don Sleishman发明了双踏板,Don Sleishman为双踏板之父,......
[12.] 公元1901年左右,英国鼓手首次以简单传动铁件,自制以绳或金属线牵引,用以控制上下开闭相拍击,发出响音的两片钹(Hi-Hat 的前身),
此法流行坊间,但当时鼓手不以鼓棒去敲打Hi-Hat,而用上下开闭相拍击发响为主....
后来鼓手Papa Jo Jones,在公元1910年演出时,不仅上下开闭相拍击演奏,发响的两片钹(Hi-Hat 的前身),并大量应用,且创造出以"敲打演奏",所产生的新节奏, 鼓手Papa Jo Jones和Chick Webb两人是最早应用及研究敲打Hi-Hat,实为Hi-Hat之父, 在公元1912年时,(而Buddy Rich公元1917年才出生,Buddy Rich是一般公认为历史上,技术最伟大的鼓手),
由鼓手Gene Krupa和Avedis Zildjian提出设计,方便鼓手敲打,又可以同时踏踩控制开合,的Hi-Hat架子制作成功,世界上第一个Hi-Hat和架子,的完整产品终于出现,....
[13.] 商业产品化的套鼓(Drum Set),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公元1914年)始量产上市, 从此时此刻起,至今日,套鼓的主要基本架构,主要组合均相似,并无重大变化! (由大鼓.小鼓.Hi-Hat.中鼓.钹.的组合),....
[14.] 公元1920年左右,套鼓(Drum Set)广泛用在音乐中,因当时是爵士乐(Jazz)全盛时期,公元1930年左右套鼓(Drum Set)开始也俗称爵士套鼓(Jazz Drum Set)....
[15.] 爵士套鼓(Jazz Drum Set)也称爵士鼓(Jazz D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