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曾经问一男:我们能造发动机么?一男说不行。。。
看来老板还是有颗报国的心哪,看的更远
@风格和设置 有出处么?
落后国家拿来的民营企业投几百亿资金,十年以上的时间,去搞一个很有可能失败的项目?
政府投一百亿设么都没敢出来都没问题,企业每年投一百亿,十年不赚钱,就废了吧
中国航发搞不好根本不是投入不足的问题,和美国相比,投入一点都不见得少。根本原因是发展思路问题。过去几十年中国从来没有把航空发动机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来看待,而是作为飞机的配套定位。这样就会出现:新飞机上马->对航发高要求->航发上马->航发搞不定->新飞机下马->航发下马->新飞机上马->。。。。。。这样的恶性循环里面。不断地推倒重来,缺乏持续的积累。1960年代以前,,中美苏航发的水平基本上相差不多,但是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F100、F110几个核心机的突破,美国一下就一骑绝尘了。
发动机,建议民企也去搞,政府扶持...
机会窗已经过去了,全球也没几家做航空发动机的。你指望现在开放市场,做出来的发动机,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下,有多大几率可以活下来?你会坐一架装着国产商发的客机飞到另外的城市吗?
个人认为,发动机应该和芯片一样,还是举国体制,先把门槛迈过去,等有竞争力的产品出来后,在逐步市场化!
世界上就没有民企能搞发动机。项目周期长,投资巨大,只要一个项目失败就能破产。
其它国家有国企吗?都是民企吧,政府只是采购 @j00449355
不过倒是有一些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但这些发动机什么的,我理解应该在国外还是民企在研发和生产的。@j00449355
@喝多了就晕 都举国60年了,还是不举,再口吹100年靠谱。某人说的:还是跟20年以前一样的口吻,部长换了几届,套路没换
说起航空发动机都是泪。运十上天的时候,发动机已经仿制成功了,结果项目下马(前几年爆出新闻说当时决策的有几个关键领导当了CIA的间谍),整个研发团队解散,然后赶上下岗,饭都没得吃。
二十多年后重新上马大飞机项目,找原来的老工程师、技工、还有资料,结果发现技术主力大部分去世了,或者长期改行打工退化了,而当年的技术资料工艺文件由于单位解散无人管理(当时全是纸件文档,少量电子文档也是磁盘磁带存储,早就坏掉了),全都丢失了。
由于考虑可靠性以及商飞的客户认可度,C919还是用的进口发动机,也没有自研的打算。
假如当年运十没有下马,经过三十年的技术积累,估计中国的发动机技术早就搞定了。
造化弄人啊,总设计师的战略高度还是比主席略逊一筹啊……
别的不知道,“C919还是用的进口发动机,也没有自研的打算”这句是错的,民用的CJ2000,军用的WS20都是为大飞机准备的
个字本身就矮,当然看不远咯
运十的一堆坑都被人扒了多少次了,还在这儿忽悠,也不害臊~
跟龙芯一样 龙芯要是下马了胡伟武还能装B,现在给你投资20年了还是少众市场装B
纯粹瞎扯,运十那个时代,怎么可能仿制成功发动机?至今为止,我们参考80年代CFM56仿制的WS20还没有上飞机验证,即使验证成功,规模商用也要好几年。不要去传递一些莫名其妙的小道消息,多琢磨下。
马斯克的火箭技术都是用NASA的。
你这就是不懂装懂了
用你的脚趾头想想,马斯克5年秒杀NASA 60年,你自己信么?没有NASA的技术,没有NASA的前工程师,没有NASA的大订单,马斯克能搞出花来?
NASA半个世纪前生产的土星5号秒了当前spaceX(以及全世界所有型号)的火箭。体制确实是问题,大环境也不一样
马斯克的技术就是NASA转的好吧,你以为spacex是普通的私企,还不是在CIA控制下的前台?
我们国家从来就不缺人才,缺的是识别真才并能助其发挥所长的机制和土壤。涡轮发动机的理论还是咱们的吴仲华院士提出来的呢,罗罗公司正是根据他的理论研制出了新航发,无奈知识分子得不到善待。
说到点子了啊,手动赞一个
这才说到了此贴真正的意义上了
炒房和坑蒙拐骗的土壤倒是很肥沃 !
炒房兴邦,实业勿国,
@@@@@华为人工智能使能部招兵买马啦!
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forum&mod=Detail&act=index&id=3919971&p=last#p30901021
大兄dei,有些事情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嘚瑟专用马甲 那些人的所言也算是清?那是蠢!
大兄dei,多出去转转,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
大兄dei,别以为自己学了几天航空航天专业就觉得自己很专业,要知道你学的可都是老掉牙的技术,真正前沿的技术美欧都藏着掖着呢
比你这种屁都没学的还不专业?你这种不学无术还在那里装的人就是我国科研的毒瘤~~鸡鸣狗盗出其门~~~@小强你怎么了
院士应该没乱说,20年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材料,设计,各种实验数据的积累,别人不给你靠自己摸索,真是个长期过程。就算一切原理,材料都具备,做出个稳定的版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后再做几个改进型提升性能,不搞间谍活动不搞大跃进,20年我觉得能达到现在国际顶尖发动机的水平,也不容易。
不过军迷应该都知道,发动机我们也是有的,不过推力小一些,无故障工作小时数低一些(低不少,不靠谱数据大概是中国发动机2000小时以内,俄罗斯发动机5000小时左右,国际领先发动机都在10000小时以上,第一个数据各种原因下不可能准确,仅作参考,差距应该是现实存在的),军用不计成本还能用一用(低烈度局部一两个月内的战斗影响不大,长期大规模战争影响就出来了),但是民用讲究成本效益,2000小时大修/更换一次发动机和10000小时大修/更换一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啊,所以国产大飞机要想保证经济性,国产发动机还真没法用。
当年苏联研发飞机发动机寿命的时候,是假设要打世界大战的好吧,500个小时就够用了。因为跟德国PK的时候,一架飞机飞不了500个小时就被干掉了。做那么好干什么啊? 老美做那么好,那是材料技术基础本来就牛做出来寿命本来就高,再加上老美天天跟小国打仗,飞机出动比较勤快,和平时代寿命长点,可以节约运维成本。
**********[31楼] 木瓜987 发表于 2018-06-25 09:49:45**********
实事求是吧。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
认清现实,保持头脑清晰,别整天吹嘘“厉害了,我的国”,撸起袖子加油干……
楼主说这话,不如先改了你的马甲名吧
院士说的太激进了。刚刚稳定下来的WS10A发动机也就F110的水平,F110是美国1980年代的水平(WS10A的稳定性、油耗、寿命还比不上F110)
层主威武,只要说自己技不如人,就是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