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自己爱读什么书吧,虽说读书应该博览群书,但个人还是有偏爱的口味。不同阶段口味会变化,小学读武侠,初中读动漫,高中读名著,大学读言情,现在最爱读历史人文。
再说说读书曾有过的困扰吧,一是阅读速度慢,二是读完忘得快。读得慢,和我们固有的教育理念有关,好像书不字斟句酌再做个记号就对不起读书,而这个执念会导致严重拖延,碰上非小说类的书马上卡壳停滞。忘得快,则和我们的思维惯性有关,如果不在思维链打上记忆的结,不忘才奇怪。这些我都有过,还好看了几本好书,让我放下执念,找到了好的方法,从此可以放松的徜徉书海。
今年的目标是读100本书,现在半年的时间读了70本。
才发现心声社区有读书板块,慢慢和大家分享读书笔记和心得吧。欢迎书友们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好书。
这个版本居然这么多页吗?
我标注的是微信读书的页码,不是纸质书。@蒂安娜一本正经
画家保罗高更的半传记故事。
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有点偏颇了,强调:爱自己,就是做一个极度自私的聪明人,无情地切割一切对自己无用的人或事。
这样做,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没有遇到Mr. Right, 不对,是因为可以舍弃所有,没有敬畏,极度自私。
@v12 对,是半传记,是毛姆根据高更的些许事迹,再加上他小说家的特权,塑造的一个人物。但其实他为了响应内心召唤的决绝和义无反顾,又是很多真实的人物出现过的行为,只不过很少罢了,只不过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罢了。
微信读书?
《美国陷阱》都看完了,佩服佩服。
@一个满哥 两个月前用两天看完的,现在看《长安十二时辰》中。
我也在看《长安十二时辰》,中国版的《24小时》。整体不错,有些拖沓。而且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方式限制,感觉十二时辰内发生和解决不了这么多事。@乌溜溜的黑眼珠
当然,我现在是在看电视剧,应该改看书。。。以前看了《人民的名义》、《陆犯鄢识》。。。看完书就对看电影或电视剧没有兴趣了。
我看的是书,感觉更精彩和有想象力。这个24小时真的太紧张太长了,好人真无助啊,扑朔迷离,绝处逢生,无中生有,感觉自己的人生算是白过了,哈哈。@一个满哥
@知者乐享 你觉得有点收获么?可能需要找到启发你、适合你的方式…
深夜失眠,顺便看完了《快速阅读术》,确实是本好书。终于明白了你一周三本书的秘密,我也会实践起来,向前辈致敬!
@一个满哥 居然失眠…果然年轻!前辈不敢当,主要不想老。赶快实践吧,把你的牧羊少年分享出来。
早晨粗略读了一遍,感觉就记住个“流水式阅读、输出一行,评论一行”,不仔细读感觉自己错过了重要的内容似的。还有一行采集和一行精华,感觉是一个意思。还有上面记了不止一行,不会影响阅读速度么?
今天看来展览,确实不错。感谢介绍。可惜还没开始看《希腊人的故事》,对展览中介绍的各类希腊大神还不甚了解。
@你的笑脸 书慢慢看。二楼《大象中原》看了没?这个才真牛,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搬来了,除了骨笛、方鼎,还有武则天金简…
顺便看了下《曾国七百年》和《大象中原》,无不被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人的精湛的工艺所折服。看了武则天祈求道家保佑长生的金贴,发现不管多显贵和强权的人都怕死得要命,人性其实都是一样的。走之前买了个书签,仿武则天金贴的,读书时提醒自己,生命诚可贵,一寸光阴寸金买不回啊。。。@乌溜溜的黑眼珠
看完展览会不禁感叹:我泱泱中华真是博大精深啊。看到你的很多回复和态度,我也想感叹:你真的是一个好孩子啊,哈哈。@你的笑脸
本周六听北大丁宁教授的《西方壁画》讲座,其间谈到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丁教授的看法与《傅雷家书》中傅雷反复叮嘱傅聪的话完全一致:“生活越紧张越需要调剂,多亲近大自然、欣赏造型艺术是维持身心平衡最好的办法。”——注:适用于我司xdjm。
而对于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我无比认同朱光潜在《谈美》中的观点:“把自己完全沉醉在作品里,化身为他,去感受和分享他的生命。”
Mark,傅雷家书看起来很柔软啊
看这本书的时候,被傅雷先生教育子女的用心和方法所折服,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汗颜。常常想起上大学的时候爸爸和我鸿雁传书,那是对我大学独立生活的最大支柱,虽然已经很久没有看了,但是一直保存完好。希望华为的爸爸们不仅仅在事业、专业上做的出色,也能做一个出色的父亲,培育好下一代,人生功德圆满了
傅雷很耐心,很好学,和自己的儿子交流也是平等的探讨语气。这点值得爸爸们学习~ 话说你有一个好爸爸,幸福! @有话不说堵得慌
这么柔软的一个人,内心应该是最坚强的,怎么就自己结束了生命呢。这一点是我特别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相同的经历,木心更有勇气和智慧。
昨晚睡前读了《浮生六记》第一章"闺房记乐",感觉在读一个人的日记,记录了作者与爱人的生活点滴,不像是在读一本书。作者的文笔,确实了得,特别是对古文各大家的点评,让人想好好研习下《古文观止》一书,再拜读各大家的文章。
@你的笑脸 读起来特别舒服,《古文观止》值得一看。上周看什么书了?昨天周末,我终于看完Alchemist了…
惭愧,十一看完《浮生六记》后暂时没有看完一本书 ;目前在看毛姆的《面试》和《希腊人的故事》第一卷。
毛姆的《面纱》@你的笑脸
@你的笑脸 毛姆的《面纱》我看过,很不错,等你看完了我分享下笔记吧。还想看毛姆的《刀锋》、《国王陛下的女人》、《人性的枷锁》。反正很喜欢个性十足的毛姆,也喜欢他笔下的文章。
为什么跑步呢?开始或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跑,跑着跑着就成了为呵护心灵而跑。毕竟,跑步不仅是一种最简单、便捷和有效的塑身方式,跑步时我们还可以思绪飞扬、聆听心里天外的声音,也是很好的一种情绪调节剂,我始终记得边跑边甩开烦闷的那种畅快心情。
女性很难抽出时间跑步,作者的建议和我的实践一样,就是充分利用早上上班前的时间,每一天别人都在睡觉时就早早起床,预留一个小时进行锻炼,会让自己保持活力。
另外,很多女性忽视力量训练,担心变成金刚芭比,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忧。在不跑步的日子里进行力量训练既有助于锻炼跑步时需要的核心力量,也有利于改善体型、避免肌肉量减少和骨质流失,对于保持年轻大有裨益。
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看到“跑步者高潮”,这是一种感觉到整个身体无比协调、似乎能永远这么跑下去的状态。这种状态我体会到过,在一次深圳湾人才公园晨跑时突遇夏雨,在雨中放肆的奔跑,甩开掉落的蓝牙耳机,跑了一圈又一圈,那种畅快的感觉永远难忘。
书中强调的一些观点非常认同,比如坚持跑下去、循序渐进的进步、热爱自己的身体、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等等。KEEP ON GOING.
这本书太凄惨了,书中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人生不应全是惨兮兮,更不应都是苦难结束
作者还算好的吧,呵呵。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多读书少吃饭
请问楼主平均每天的阅读和做读书笔记时间又多少?
我一年虽然也能读几十本,但是没怎么做过笔记,所以忘得快,学得少。今年读的2个大部头的是《史记》和李定一的《中华史纲》,稍微有点成就感。
@人在无涯 去年跑步时听完了杨照老师讲的《史记》,也很有成就感啊,呵呵。每天时间无法保证,主要是周末,但都会争取每周至少五小时。
字不错,比我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