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概三四点睡着,今天早上不到7点又醒了
想让自己多睡一会儿,躺在床上尝试很久无果
决定爬起床
我在想,现在回想起过去的事情会遗憾,会自责
等我十年后再看今天,或许也会觉得我现在为了这些事情,这些人失眠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吧
估计到时候自己会给今天的自己一个评语:
还是太年轻,不知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不过按照我现在这种作息,希望我还能有机会活到十年后。
——————
我的竹子
说到妈妈的嫁妆,我想起来她的嫁妆里还有一根竹子和一棵槐树苗,活着的竹子和树苗。
不过不是新婚当天带过来,而是我满月的时候由外公家移植过来,寓意着姑娘嫁人之后落地生根了,竹子还代表小孩子,有说法竹子长得好孩子就会健康长大。
这是我外公给我妈准备的最后的嫁妆了,那棵竹子和槐树种在我老家的后院,后来长得郁郁葱葱,快成一个小竹林。我妈小时候总指着竹林跟我说,你看这是你外公给你准备的竹子,这棵树也是给你的,以后给你做嫁妆。
我当时满脸不屑,这小细竹子能做啥嫁妆?这槐树下面你给我埋女儿红了吗?到时候我结婚的时候挖出来喝。
槐树下没有给我埋女儿红,但竹子我妈算计着给我做个凉席,槐树可以给我做个梳妆台。
可是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现在也不会有人想要自己做个凉席,打个桌子了。
那些竹子就郁郁葱葱地孤孤单单地长着。
那是,我的竹子。
我对外公完全没有印象了,但觉得很奇妙,他给她的外孙女留下了一片小竹林和一棵小槐树。去年回家老妈还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一些铜钱,说:当时出嫁的时候外公塞在她手里的,等我结婚了留给我做嫁妆。
我说好,妈你先替我好好收着。等我以后生娃了,你也从娘家给我送一株竹子,就要从我的竹林里移一株,我也要给我的小孩一株竹子。
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一天,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候会到来。
好饿好饿好饿
贴完这一段我要去吃饭,这两天特别想吃炸鸡翅,给自己下单了麦当劳
哇,好香啊,这罪恶的卡路里!味道怎么这么香!
妹妹手术结束了,麻药已经过了,视频在吸氧,我吓一跳,怎么还要吸氧了?
老爸说:多吸点氧才不会边笨蛋。
我给妹妹看我的炸鸡,她也想吃,可是她刚做完手术,医生不让她吃这些油炸的容易上火。
于是我给她点了杯奶茶,芋圆珍珠布丁奶茶,妥妥的热量炸弹,不能我一个人发胖。
亲姐妹要有难同当。
当然顺手也给我爸点了一杯,给我妈那边点了三杯,今天不知道谁在陪床。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地一起发胖。
——————————
27 舅舅绝望了,无意间使出了大杀招
这个周末天天过得也是跌宕起伏。周五的晚上挨了狠狠一顿打,周六得了奶奶一颗甜枣,晶晶也给送了零食;周日奶奶来跟天天说,她去找过慧慧她妈了,以后慧慧要在学校不会乱说了。
天天开心得不行,也不记得数学考了垫底的事儿了。当然更不可能记得舅舅让她好好反省,好好订正的事了。卷子压根儿就没拿出来,真的忘了。、
天天妈也是周五一顿打气昏了头,之后有点愧疚,估计也忘了她还带回来一张倒数的卷子。
周一去学校,正常地上完一天课,舅舅来把天天提到他的办公室去了。他的办公室天天经常去,一年级二年级的老师都坐在这个屋子里。天天总被喊过去挨骂,也习惯了。舅舅喊了,天天就赶紧麻溜地跟上,空着手。
天天去了办公室老师都会跟她打招呼,主要是跟舅舅打招呼:“小沙老师又把小侄女拎过来啦?最近成绩好点了吗?”
当然没有变好,舅舅跟前辈老师们点点头,说:“是啊是啊,喊她过来订正卷子。”也是没脸提天天的成绩。
舅舅让天天在老式的布沙发上坐下,天天就坐下了。他出去倒了杯茶进来,天天无聊还靠上了。看得舅舅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舅舅俯视着天天:“你卷子呢,订正得怎么样了?”
卷子?卷子!啊啊啊,忘了啊!
这事自己理亏,知道开口肯定被骂,天天就低着头不说话。
舅舅看她这样就知道没什么好事。
还是耐着性子说:“你去拿过来,订正得对错,我都不骂你,就是你不会才要人教的嘛。”
天天想:“不是订正得对错的问题啊,我是压根儿就没订正啊。我真的忘了”
舅舅见她不动,有点火了:“你去把卷子拿过来啊,会不会的总得给你讲吧。”
天天想着扯个谎,卷子忘家里了。
但她妈待会儿就来接她,按舅舅现在这样子,他绝对做得出让天天妈回去拿的事儿。天天妈也一定不会也不敢表示不同意见。
左右为难。
舅舅好像突然就懂了:“你没订正,周末就顾着玩儿了?你倒数了你知不知道?”
“周末是在玩儿,那也是在我周五挨了一顿打的前提上啊。倒数我也不是一两天了呀。”天天低着头,心里嘀咕不说话。
舅舅这回没骂她了,他回教室把天天书包拿上,拎着天天就上了他的自行车前杠。
“看这方向,这是要去我家啊。去我家干啥?去我家我也是忘了订正啊。跟我妈来这儿有什么区别?”天天也是摸不着头脑。
舅舅呼呼骑得飞快,半路上遇到了天天妈,正要去接她。
天天妈看到也是一愣:“这是怎么了?我正要去接呢,你怎么给送回来了?”
舅舅问:“奶奶呢?”
天天妈叫天天的奶奶也叫奶奶,跟着天天叫,舅舅也跟着叫天天奶奶为奶奶。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个习俗,反正天天那儿都是随孩子叫。
天天妈有点懵:“找奶奶干嘛?估计在做晚饭吧。”
舅舅也不说话,埋头骑车往天天家去。
奶奶果然正在煮晚饭呢,见到天天舅舅来了,也不知道是为啥,不过还是迎出来:“天天舅舅来了呀,来我家吃饭,我来炒个菜。”
天天到现在也不知道舅舅火急火燎地要来找奶奶干啥?让奶奶揍她一顿?那这事儿找她妈就行啊,也更快啊。
奶奶把舅舅请进堂屋,倒了茶正要招呼坐下呢。舅舅突然对着奶奶跪下了。
把奶奶跪得一愣。
奶奶赶紧拉舅舅起来,舅舅一壮小伙儿,他要硬不起,奶奶肯定拉不动。
奶奶拉不动舅舅,就跟天天说:“天天你跪下。”
舅舅都跪了,天天觉得自己跪下也没问题啊,麻溜地就跪下了。虽然她也不知道为啥要跪。
“这是个啥情况?我考了倒数还没订正,老师来我家里跪下了?虽然这老师是我舅舅,也不至于吧。不是应该我去老师家里跪着吗?”
天天舅舅跪着开口了:“奶奶,我对不起你和爷爷,对不起我姐。不是你跟爷爷当时借钱给我读书,帮了我一把,我也毕不了业,也不会有现在的工作。我强烈要求把天天放我班上的,我想着我的外甥女我自己教,总是尽心尽力的,我肯定也能教好。她这一年级就要结束了,语文学得好好的,偏偏数学每次垫底。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我姐。我姐就她一个,我把她数学教得这么差,不光成绩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她毁在我手上了,我没脸见你们,我明天就去申请,把天天调隔壁班去,让有经验的老师教她。我实在是教不会她,我这个老师也没脸当了。”
舅舅说着说着就哭了,也是真到了伤心处了。
“啊?啥?我学得不好,舅舅就对不起我爷爷奶奶了?我舅舅没脸当老师了?要把我换个班了?去晶晶他们班?他们班数学老师是个老头,好像没有舅舅凶。”
天天还在状况外,想着去隔壁班跟晶晶一个班也不差。
奶奶突然一个巴掌拍天天背上了,差点给她拍趴地上,把天天给吓一跳。
“这是怎么了?奶奶很少下重手的。考得差之前也不是没有过啊。”
拍还不够,奶奶也着急骂上了:“你个小畜生,什么时候能长大懂点事儿?自己舅舅教你,你天大的福气,再没人能这么尽心尽力了,你还不知好歹,将来有你后悔的日子。”
骂完自己也哭了,这是真的动怒了。
她边哭边去扶舅舅,说:“天天舅舅,她自己学不会不怪你,她不肯用心,亲舅舅都教不会,谁教也教不会。你起来。”
舅舅不肯起。
天天妈也哭着去拉舅舅:“你对她尽心尽力了,她不懂事,现在不肯学,将来让她后悔去。”
转头又训天天:“你那些电视剧动画片都别看了,明天我就去把电视给砸了。”
她们两都拉不起来天天舅舅,舅舅是铁了心要跪了。
三个都哭起来了。
天天跪得离舅舅近,舅舅转过身对她说:“天天啊,舅舅对不起你。我刚毕业也没有教过一年级,没有经验,不该把你要来我班上的。你语文学得好,数学不好就是我教得不好。之前打你骂你是舅舅不对,你明天去2班,你别灰心,一年级数学就是一百以内的加减,也没什么难的,去了用功一点,还能跟得上。”
舅舅真是又伤心又绝望了,眼泪啪嗒的往下掉,晕在天天面前的水泥地上。
29. 晶晶妈妈是绝世高手
天天跟慧慧的这点小矛盾在天天这儿很快就揭过了,天天女侠一般也是不爱跟女孩子计较的,她们娇滴滴地动不动就哭鼻子,烦人。况且,被舅舅、她妈妈和奶奶三人一起哭的场面吓住了,天天决心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下了课就被她舅舅抓走去练心算,也是忙得没空想慧慧了。
但晶晶却跟慧慧闹上了。
晶晶跟人生气,不会像天天一样咋咋呼呼。他就是不理人,那是真的不理,你跟他说话他当空气。小屁孩气性特别大,像天天是憋不住一天不理人的,晶晶没问题。天天觉得给他机会,他能一个月不理人。
这不,听说他跟慧慧好几个星期没说话了。晶晶也是独生子,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的,平时不任性,但他要是想任性了,也是很会的。
天天是不会去劝他们和好的,她不去找慧慧麻烦就是赵女侠大度了。随他们去吧,反正又不会打起来。
慧慧是个很骄傲的小姑娘,长得好看,还成绩好,在老师面前嘴甜会哄人,是他们班的副班长。小姑娘也会打扮,每天头上能绑五六个小辫儿,编着盘着的花样很多。戴着会飞的蝴蝶发卡,蝴蝶翅膀上有弹簧,走起来蝴蝶在她头上晃动,是个可爱的小萝莉。那时候小,还不会分美丑,但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在女孩子里是比较突出的。
不像天天,天天妈就给她拿个黑皮筋绑两小辫儿,从来要没什么花样。就这两小辫儿,不到放学天天就能给疯得散掉,经常天天妈来接的时候,看到天天蓬头散发,在一众水灵的小萝莉中间活像个小疯子,每次天天妈都想跟她翻白眼。
说回晶晶和慧慧,晶晶是班长,慧慧是副班长。平时有很多事是要合作的,比如一起去老师办公室拿个本子啥的。但晶晶不跟她说话,让她觉得很没面子,想要缓和关系吧,晶晶软硬不吃。
把慧慧也惹毛了。
慧慧这小姑娘也不知道咋回事,人缘不太好,平时大家可能也不敢得罪副班长,现在大家看晶晶不理她了,也壮了胆,也不带她玩儿了。
慧慧没了玩儿伴儿,虽然不是晶晶鼓动授意,但多少是受晶晶影响的。
慧慧这小姑娘,没理都能搅出三分理,又找她妈妈告状。有一天,天天一群人一起在晶晶家玩儿,慧慧她妈妈领着她来了。晶晶她妈妈倒茶让座,天天他们几个躲在房间里听动静,知道这是告状来了。
天天想到上次她去自己家告状,自己被一顿好打,摸摸额头,仿佛还能摸到那个包,也是心有戚戚。
天天觉得得跟晶晶说说,慧慧她妈不好对付,待会儿不能硬碰,好汉不吃眼前亏。
天天胳膊肘捅捅晶晶:“要是待会儿你妈妈让她进来一起玩儿,你就让她进来吧,我不找她麻烦。但我可跟你说好了啊,你可以跟她一起玩儿,但只能跟我是最好的朋友!”
晶晶不理她,天天急了:“你听到没!你要是跟她做最好的朋友,我们家树上的无花果我就不分给你吃了。还有桃子,可甜可甜了。”
晶晶给天天翻了一个白眼。
外面慧慧她妈说:“慧慧跟晶晶说话说话他都不理,说是好久了。我带着孩子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晶晶她妈妈回道:“孩子嘛,不都是晴一阵雨一阵的,昨天还好得跟什么似的,明天可能就绝交,说不定后天又和好了。我们大人要是跟着他们操心,那是要忙不完。”
慧慧她妈妈继续说:“我家慧慧说你家晶晶还带着全班的同学不理她,他是班长,可不能这样带头欺负人,他是欺负我们慧慧没爸爸吗?。”
这有点严重了,晶晶她妈说:“那你等我去问问他。”
晶晶妈妈敲了一下门,推门进来。晶晶家一直有规矩的,只要是男孩儿女孩儿一起玩儿,就不许锁门。如果怕自己打扰到别人,或别人打扰到自己,可以把门掩着。孩子们养成习惯了,去各家玩儿都不会锁门。区别在于,晶晶妈妈进来之前会敲一下,别人的家长可能直接就进了。
看他们四五个脑袋在门口,晶晶妈妈瞪了晶晶一眼。
问晶晶:“你带头让人不理慧慧了?”
晶晶说:“没有,我就是自己不理她。”
“那你有没有让别人也一起不理她?”
“没有”
“那怎么说你带得全班同学都不理她了?”
晶晶没说话,这一群里也有个2班的小孩儿,他说:“大家不理慧慧,是因为她喜欢告小状,说不过就哭,可讨厌了。”
晶晶妈妈轻声问:“妈妈知道了,你想让她进来跟你们一起玩儿吗?”
晶晶摇摇头,说:“不想。”
晶晶妈妈摸了摸他的头,又把房门掩上。
出去之后对慧慧妈妈说:“我问过他了,他就是自己跟慧慧有点小矛盾,但没有让同学们都不理慧慧。我们家肯定不允许带头孤立别的孩子的。我们家晶晶也是个乖孩子,见我问他了,还很生气,说我冤枉他这会儿正在气头上,我也劝不住,都是惯着长大的,受不得气。小孩子都不懂事,可能回来传话传不清楚,周一我们一起去老师那儿问问情况? ”
慧慧妈妈一拳打在棉花上,还是有点不甘心,说:“晶晶是男孩子,男孩子要大气,跟女孩子生什么气?男孩子气性大了不好。再说了他还是班长,要团结大家一起玩儿的。你把他喊出来,让他们两个握手言和吧,也不用特地跑到老师那边去了。”
晶晶妈妈说:“平时也不这样的,从来也没见他跟谁生过气,他在班上人缘儿还挺好。哎,男孩子调皮难教,我也头疼呢。慧慧妈妈你好福气,姑娘漂亮又聪明,我就想要个女儿的。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又懂事,老师们都争着疼,孩子们谁能不喜欢跟她玩儿,都是你教得好。放心吧,孩子之间能有什么事?你就别操心了。晶晶这会儿跟我闹着呢,喊出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他闹起来没脸没皮的,男孩儿没事,我可舍不得慧慧受委屈,待会儿我好好说说他。”
慧慧妈听着还挺受用,自然也不会坚持这会儿一定要把晶晶喊出去跟她姑娘握言和。
慧慧见她妈妈缓和了,在旁边哼哼唧唧。
晶晶妈妈说:“慧慧你放心,晶晶肯定没让班上的同学不理你。我问他了,他说不信可以去找班上同学问。你别生他气了,要不周一我们去问问其他同学?可能是有别的什么误会呢?”
慧慧一听怂了,她打的小报告不少,这一问被问出来怎么办?
聊了一会儿闲天,慧慧跟她妈妈一起走了。
屋里的几个也松了口气,继续玩儿了。
他们在屋里玩儿,天天打开门出去了。
那时候太小,不知道晶晶妈妈说的话到底高明在哪里,让慧慧妈妈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能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甚至是开开心心地走。
她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得道大师,能够四两拨千斤,摘花成剑。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眉眼含笑,所有刀光剑影都消散了。晶晶没有被打,甚至可以一直待在房间里不出去,晶晶妈妈谈笑间就帮他把坏人赶走了。
——————
今天下班早,开心。
好喜欢晶晶妈妈呀。
36 都是祖上积的德
不管你开心还是悲伤,时间并不会因为你的感受而有任何停留。2000年终于来了,传说中的地球要爆炸也没发生。电视里天天说的千禧年,也没什么特别。
一切如常。除了,舅舅要结婚了。舅舅舅妈经人介绍认识,选了日子决定2000年6月18结婚。舅舅结婚还是按照传统风俗,说媒、提亲、定亲、下聘、迎亲、拜堂、回门,好多好多流程。天天为什么知道呢?因为舅舅的婚礼基本上是天天妈妈,或者说是天天奶奶帮忙办的。由婆婆帮媳妇的娘家弟弟准备婚礼,确实是件挺奇怪的事情。在现在看来基本上不可能吧。
为什么呢?
这个说起来故事有点长。
天天的亲外婆,天天妈妈的亲妈,是个地主家的女儿,还是独女,弟弟妹妹都没活下来。天天外公是招赘,天天外婆去世非常早,她走的时候天天姨妈17,妈妈12,舅舅6岁。后来天天外公又再娶了一位,后来的外婆无法生育,身体也不太好。天天外公是读书人,在学校做老师。文革时候因为她外婆,以及被冠上了臭老九的名头批斗,之后也一直身体不好。
天天妈22岁那年,她外公感觉自己实在快不行了,赶紧把她妈给嫁了。勉强挨到天天满月,没过多久就走了。之后没多久天天后来的外婆也走了。天天舅舅父母双亡的时候,他才16,还在读书。外婆是独女,没有兄弟姐妹;外公是入赘,也没有兄弟姐妹帮衬。那时候连一个能帮得上忙的远房长辈都没有,是真的孤苦无依,只有两个姐姐,也都已经嫁人成家。
外公临终的时候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嘱咐天天爸爸妈妈:“家里还有一柜子粮,还有几个金戒指,粮你们拿走,戒指你们拿两个。实在对不住你们,你们帮帮他,别让他饿着,让他把书读完,以后的看他自己造化。”
天天爸妈回来跟奶奶商量,那时候他们两刚结婚,还跟着大家庭一起过,自己的生活还靠爷爷奶奶大家庭补贴,奶奶管家。
奶奶说:“这样吧,粮食放了容易坏,那一柜子粮我们先收了,等将来他结婚要用了我们再给他。戒指别拿,那是你小舅子的东西,你岳父岳母都不在了,没理由拿媳妇娘家的东西,你让他自己收好。读书的钱我们想办法,以后从学校回来了就来我们这儿吃饭。”
就这样,奶奶从大家庭公账上出钱供舅舅读到师专毕业,舅舅后来要还钱,奶奶没收,说就当你姐夫多读了两年书。你就念你姐姐姐夫的情吧。
那时候天天家也没钱,家里就爷爷一个人上班,养一大家子。姑姑虽然不读书了,但她的工资家里也不能要,一个人去婆家生活不易,她赚的钱给她做体己钱带走。叔叔和云姑姑还在读书,家里还有两个太太要赡养。天天爸那时候刚开始做生意,赚得不多,能贡献给家里的也很微薄。天天还记得姑奶奶还在的时候,奶奶带着她去借钱,几十几十地借,不敢多借,只敢应急,怕还不上。爷爷发了工资了就立马去还债。
天天读幼儿园的那一年,舅舅顺利毕业了,回到外公生前任教的学校当老师。奶奶跟妈妈很欣慰,没有辜负外公的遗愿。
现在舅舅要结婚了,家里没个长辈能帮他张罗,天天姨妈不想管,只能天天妈出面。可是天天妈也就自己嫁过一回,她结婚的时候社会习俗还很传统,婚礼的事儿女孩儿自己是不能过问的。她哪懂怎么给人办婚礼?就求到天天奶奶那儿了。
天天奶奶应下了,跟天天妈说:“提亲、定亲、下聘、迎亲都需要准备很多团子,圆子,这个也我们来准备。”
天天妈说:“那哪行呢?他工作几年也存了一些钱了,我弟媳妇也体谅,不铺张的话是够用的。”
奶奶说:“当时我跟她爷爷是答应了你,答应了你爸的,他留下来的那一柜子粮,我们帮天天舅舅存起来,以后他结婚时用。”
天天妈知道我奶奶是真心的,去跟她舅舅说。天天舅舅把她说了一通,又来找奶奶:“奶奶,我受你跟爷爷照顾已经很多了,没你们当时搭把手,我现在不知道在哪儿呢。我结婚你帮我张罗这些事儿已经是帮我大忙了,哪能要你帮我准备这些聘礼呢。”
奶奶说:“天天妈妈也就你这一个弟弟,当时那情况谁见了都会帮的,主要是你自己有本事考出来了。这一柜子粮是你爸爸托付给我们帮你存着的,本来就是你的,你有什么不能受的?结婚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别的我们也帮不了你太多。你的积蓄留着打家具买家电,结了婚也得有钱过日子的。你是命苦的,结了婚就好了。都说长姐如母,你长姐家困难,二姐不在了,天天妈妈虽说是小的,但也有她该尽的一份心力。你们父母不在了,以后兄弟姐妹的还需要互相帮衬。”
舅舅没再推辞。天天妈说:“那这样,我也出一份,跟奶奶一起准备。”这事就这么定了。
当然,婶娘知道了也是闹过的,哪有娘家弟弟要结婚,让婆家帮忙准备聘礼的事情?她自己娘家弟弟结婚,也没见奶奶帮忙准备聘礼,就是偏心。
奶奶也是被她烦得不行,说:“天天外公外婆老早不在了,家里没个长辈能帮忙,我就是帮他掌掌程序。要不是他爹妈都不在了,我也不会去插这一手。再说当时那一柜子粮拉回来,一大家子都是吃了,我们这是还人家,有借就要有还。要不你们也出点力,帮忙还一点?不让你们吃亏,我们按人口平摊,年年小不算。”婶娘怕奶奶真要把账算到他们家去,也就闭嘴了。
随着婚礼的日子临近,大家就忙起来了。要准备很多粽子、团子、圆子、年糕,什么吉利来什么。都是天天奶奶自己做的,舅舅结婚的前一天,这些从天天家送去舅舅家,结婚当天再由舅舅带着去接舅妈过门,那一叠叠的笼屉蒙着红布,喜气洋洋。
天天舅妈过门的时候穿着一件绣花裙,粉色的缎子上银色丝线绣着牡丹,很好看。天天舅妈手很巧,很会绣花。舅妈盖着红盖头,由舅舅牵进门。入洞房要掀盖头,天天挤在人群中看。舅妈眼睛红红的,嘴巴却带着笑。
“我舅妈真好看。”
天天以为有了舅妈,她会轻松一点。
没想到啊,舅妈完全是站在舅舅那一边啊,别的什么都好说,提到天天的学习就跟上了发条一样。天天非但没有轻松点,压力更大了。别的不说,舅舅留她在学校写作业的时候,不要中途跑到职工宿舍去给她炒菜了,有舅妈代劳,他可以一直盯着天天,天天喘口气的功夫都没了啊。
舅舅从一年级一直送到天天六年级毕业,一直教数学,偶尔还教一教自然和体育。当然,如果数学考得不好,别人上体育的时候,天天还得上数学课。
或许是舅舅那一跪太震撼,天天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也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毕业以全校第3的成绩升入初中。成绩是舅舅查了告诉她的,舅舅说:“我好歹算是对你有个交代了。到初中我就不跟了,别担心,虽然我不能跟过去,但我已经跟初中部的老师打好了招呼,尤其是数学老师,他们会好好关照你的。”
“舅舅你操了我爹我妈的心啊。你歇一歇,你就别管了吧。”天天心里想着。
很久之后天天回想起小学和舅舅斗智斗勇的事情,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刚毕业的愣头青的舅舅,遇到了天天这个没开窍的混世魔王,才会发生这些事。舅舅稍微老练一点点,或者天天再稍微大一点,这些事儿都发生不了。那个让天天舅舅沮丧的去她家给奶奶下跪的数学内容,其实就是小孩子100以内的加减,口算,笔算而已。连乘法都还没开始,乘法口诀都得到二年级才有。
舅舅跪在奶奶面前痛哭的场景她很久之后依然记得,他那时候因为天天语文第一数学倒数,他自己都绝望死了,但天天说想跟着他学,他还是把她抱起来了。奶奶说得没错,有自己的亲舅舅教自己读书,真是天天几世修来的福分。
不是舅舅前世欠了天天的,而是天天受了祖辈的余荫。爷爷奶奶没给她留下啥钱财,但真的给她积了不少德,比如舅舅。他们帮天天积了好大一份功德,让她这个小屁孩什么都没做就享受到如此多的爱护。
天天是无比幸运的,她遇到的所有人都知恩图报,遇到了好多人温暖善良,他们构成了天天性格的底色。
天天其实是非常感激舅舅的。如果没有舅舅一定要拽着她学习,以她当时完全没有开窍,还特别顽皮的劲儿,可能真的就错过了学好的机会,可能她的人生就已经是另外一番际遇。
感谢舅舅,谢谢你拉着天天向上,让她的人生有了以后的这无数种可能。
祝舅舅永远平安喜乐。
舅妈也永远健康平安。
————————
这一章早就改好了,趁着准备开会的间隙贴一下。今天看到一个心声热帖,一个年轻的爸爸发帖问自己的孩子二年级语文数学都只考了30分怎么办?
下面回复的估计都是爸爸们,太有意思太好玩了,我吃饭的时候看那个帖子看得笑喷。
好多人排楼建议他赶紧开个小号再生一个重新再来。
我想,还好当时计划生育政策严,以及我妈不想生二胎,以及我舅舅死了命地要拉自己学习。
其实我觉得,一二年级还主要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考到30分可能真的学习习惯没有建立好,但一年级能学的东西也很有限,未必没机会。
我自己就亲身见过一个同事,把他初中了考试倒数的儿子给拉到整数的。
40 什么样的人最可怜?
时间过得其实也很快,转眼天天就小学毕业了。天天小升初考得不错,去姑姑家玩一玩儿,在家躺一躺,日子过得还算舒服。六年级暑假的一天,天天的婶娘来她家了。距离分家风波已经过去五六年,毕竟是亲兄弟,这几年关系又缓和了很多。
婶娘过来是来找奶奶,她想要爷爷奶奶住到他们家那边去。说是他们常年不在家,要有人帮忙看家。爷爷奶奶那时候六十多了,住惯了不想搬家,而且他们估计也是不喜欢跟婶娘相处,距离产生美,别住在一起又闹矛盾。天天婶娘跟天天妈不同,婶娘大多时候是和和气气,很会做人的。天天妈是对谁都那样,心直口快,自己不注意的时候经常得罪人,跟奶奶生气的时候,也会出言顶撞。但好在是挺孝顺,两家住在一个院子里,天天家要是做了什么好吃的天天妈妈也会想要送给爷爷奶奶。要说脾气,两个儿媳妇都不怎么样,奶奶这婆婆当得一点也不威风。
奶奶答应没事就会去打扫房子,把屋子开了通通风。婶娘见爷爷奶奶不想搬家,好说不行,那就不客气了:“你们这么多年住在老大这里,拿的退休工资都给他们用。你这么偏心大儿子,要是不肯去我们那边的话,以后你们老了也别去找小儿子。”
天天妈给她气得肺都炸了:“前两年我们是困难一点,但我敢跟你发誓,除了爷爷奶奶偶尔给天天的那一毛两毛的零花钱,我要是拿了爷爷奶奶一分钱,我们家就灭门绝户。”
天天婶娘才不会被诅咒发誓劝退:“你别跟我发这个毒誓,这么几年你们住在一起,怎么可能不顾着你们?你没拿爷爷奶奶钱,那爷爷奶奶退休工资去哪儿了?奶奶喜欢记账,让她翻账啊”
天天爷爷给她气得不行,说:“怎么你还要来查我们账?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要你们来孝敬,你倒是找上门来要查我们的账了。后面是不是还要我把退休工资给你管啊?”
天天婶娘也看要回嘴,奶奶赶紧劝:“你放心,我们没有偏心谁的。爷爷退休工资也不高,我们自己也要吃饭,爷爷也有老同事老朋友,婚丧嫁娶的也要应酬,也多不了多少。虽然住在一个院子里,都是两个灶煮饭的,就偶尔吃点好的给天天送去点,住在一个院子里,总不能我们吃着让孩子看着。平时也没什么零花钱给天天,一年有个百八十块的顶了天了。你们住得远一点,年年也不大来这里,但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没亏待,也是每三个月就买点肉,买点鱼,买点米和油,还让爷爷带点零花钱去给年年的嘛。爷爷做会计的,这个账他是拉平了的,你放一万个心。我们是年纪大了不想动,再说云云还没出嫁,我们搬过去了她回来了去哪边呀?”
婶娘还是不服气:“我不信你们没顾着老大。你们养孙女倒是省事,不管不顾,就一年送那么几回吃的,那么三四百块钱,我们不差你这点儿。你喊天天吃饭,也没见你喊我们年年吃饭。”
奶奶继续劝:“我们也实在能力有限,前两年存了点钱,你们还债困难,天天家也盖楼房,爷爷也是两家都给了点,也都是当着所有人面的。其他的真没有了,爷爷就这点退休工资,你能算出来的。再说年年养在外婆家,实在是离得远,骑个车过去得个把小时,她在我们这里又睡不惯,接来接去不是折腾孩子嘛?我们也是一次性给她送过去的,没肯亏待。”
婶娘不依:“你们必须要跟老大分开,不然以后我们不养你们。”
爷爷气得摔门回屋。
天天妈问:“你们家就两间正屋,有一间你要留给年年,你把爷爷奶奶接过去,他们住哪儿?”
婶娘说:“我把下屋收拾出来一间了,爷爷奶奶住那里,他们两住也宽敞。”
天天妈冷笑:“你好大的孝顺啊,计较每个月那三两口吃的,我也没见你给爷爷奶奶送过吃的啊?再说,就为了每个月那三瓜两枣的,你硬要爷爷奶奶这么大岁数了搬家,还去住下屋。我爸妈是走得早,他们也没这么教我。”
天天婶娘扑上来:“你说谁没家教?爷爷奶奶多大岁数了?才六十多,他们又不是过两年就死!”
天天妈也不客气了,也要扑上去:“你好大的脸啊。这话我去你娘家给你宣传宣传,你爸妈养的这好女儿,跑到婆婆家里咒死咒活的!”
两人眼看要打起来,奶奶赶紧拉开天天妈:“你少说两句,别添火。”
婶娘来劲了:“好啊,你跟大儿媳一条心,我这就去告诉大家,以后你就让大儿子养。”
奶奶追过去哄。这事闹到后来,终究还是天天婶娘如愿了,爷爷奶奶怕她的威胁。那个初秋的一天,爷爷奶奶搬走了,搬去了叔叔婶娘家的下屋,一住住了好些年。天天奶奶那套朴素的人生哲学:做好事做好人,别人自然会知道的。在婶娘面前彻底失灵。
奶奶搬走之后,天天妈总是耳提面命,不许没事往奶奶那边去,避免婶娘说闲话又是不太平。天天家跟婶娘家,好像是婶娘占上风。但天天觉得婶娘比较可怜。她永远感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放在心里衡量的是父母是不是公平,给别人的多一点,给自己的少一点。斤斤计较的人没有了被爱的能力,这一辈子得多无趣。
————————————
我犹豫了蛮久,这一章到底要不要贴,要不要让天天直接进入初中。因为这一章人性的很多缺点似乎让人绝望,只是再写出来都觉得让人透不过气
但,如果不写的话,后面又很难解释为什么进入初中之后,天天的爷爷奶奶会消失,天天成长期最后会护着天天的人为什么也没出现?
那后面青春期的很多痛苦与叛逆可能都无法解释。
今天感冒了,特别难受。昏昏沉沉,可能有一些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
43. 青梅煮酒论英雄
早读课是语文课,天天带着焦虑的低气压埋头走进教室,迟到铃在她身后响起。语文老师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语文老师名字里有个明字,学生们私下都叫他小明,小明兼任班主任。
这个小明啊,也是刚师范毕业,瘦瘦高高的,大概有个175,也不知道有没有120斤,穿衣服嘛不太讲究。常年到头不是黑裤子就是灰裤子,夏天穿短袖衬衫,冬天穿黑毛衣,裹个灰扑扑的棉袄,跟四五十岁的英语老师打扮没啥区别,小老头似的。他也是个愣头青,比天天舅舅当时好不了多少,他比天天舅舅还难点,毕竟初一的孩子要比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难搞很多。刚来的时候连训人都不会,班上闹得都听不到他说话声,他喊得嗓子都哑了。不过经过初一这大半年的磨炼,已经好很多了,他有他的本事,班上的刺头也被他收服了。比如现在,他在这儿看早读,大家就在乖乖地读书。
天天也赶紧坐下来拿书出来早读。早读一小时,教室里读书声混在一起,即便是同桌,不仔细听你都不知道她读的是什么。很像很多和尚一起念经,很有一种奇异的催眠效果。天天平时上课是不打瞌睡的,今天可能是早上起太早了,在这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眼皮睁不开。小明走过来,在天天面前放了一个纸杯,里面装着水。他用手轻轻敲敲桌子,说:“赶紧喝杯水醒醒神,昨天晚上做贼去啦?”天天赶紧端起水喝下,确实清醒了不少。
小明就是这样的,他跟天天见过的所有老师都不一样。比如天天小学的语文老师,如果有人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她就会走过去拿芭蕉藤在桌上狠狠一抽,把人给吓醒。如果还没用,就会让你站起来;再不行,就用藤条抽手;要是再犯,就抽完手放到教室外面去站着读。
但是小明从来不会,要是有人打瞌睡了,他会去老师办公室倒杯水,冷天倒热的,热天倒冷的。如果喝水没有用的话,他会走过来弯腰轻声说:“你要不站起来去教室后面读?早上容易犯困,站着清醒一点。”他也让学生站,但是站起来读在他这里不是惩罚。
初春的暖阳天他估计是冷热水给天天兑了,是温的。天天赶紧道歉:“老师不好意思,我今天起得太早了。”
他点点头,没说什么又走开了。
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用来给大家写作业,怕大家回去玩儿疯了作业不好好写,老师组织着在学校能写一点是一点,要是有问题也可以去问老师。小明走过来,敲敲天天的桌子,说:“赵天天,你跟我到办公室来一下。”
老师的办公室在另外一栋楼,天天跟在他后面。“可能是要跟我说成绩的事吧”,天天想。但是也不确定,毕竟天天在他手里初一都快结束了,成绩一直在往下。每次他也就是喊她出去,简单地说一两句:“不要粗心,放轻松”之类的,从来没有这么郑重地在上课时间把天天喊来办公室过。
办公室没有其他老师,他招呼天天坐下。
老师们的办公室天天也经常来,天天是英语课代表,经常要来送作业拿作业。进门靠墙的地方放着个老式的椅子和茶几,很土的那种假红木的。老师们上课间隙会在这儿休息聊天。天天在茶几上坐下,小明拎着热水壶过来了。他也不说话,拿起杯子用开水烫过。然后从茶几下面掏出一包话梅,就是孩子们当零食吃的那种腌过的话梅。他拆开包,拿出两颗放在茶壶里,倒上热水,盖上盖子,慢悠悠地。
小明抬头看天天,说:“你看三国吗?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谈笑间评尽天下英雄,很豪迈很有气魄。不过我这儿没有酒,也没有青梅,只买到了一包梅子干。我们就以茶代酒,酸梅煮茶论英雄,意境也是那个意境。”
他拿起茶壶倒了两杯,递给天天一杯,说:“慢点喝,有点烫。”
天天嘬了一口,梅子水有点酸酸甜甜的。
他说:“曹操论天下英雄,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天下,就谈谈我们学校的这些英雄吧。你觉得谁比较厉害?”
天天想了想:“光荣榜前10名的都很厉害啊,一班的吴欣,他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三班的张春晖,她的作文总是拿满分;六班的周敏,她英语发音特别好,很正宗……”
小明点点头,说:“确实,他们都挺厉害,不过你们这个年级将近500个学生,不能只看到那几个吧?这样,我来问你。你觉得我们班周云怎么样?”
“周云成绩还行,班上前10,不算顶尖,但挺稳定”
“那张君呢?”
“额,张君倒数了呀,每次基本上都垫底。”
“那他有优点吗?”
“额,有吧,英语老师不也说他自己不学,但不打扰别人学。下课也不跟其他男生一样闹个不停。好像还挺懂事,放学回去之后还帮爷爷奶奶做家务。”
“那你呢?”
“我没什么优点,成绩不稳定,数学很差。不对,也是稳定的,稳定下滑。不会打扮还脾气差。”
小明说:“赵天天,你抬头看我。”
天天看向他,他的眼睛圆圆的,从镜片后面看着天天,有种憨憨的认真劲儿。
他说:“赵天天,我们眼中的你不是这样的。就我的语文来说,你的作文虽然不是满分,但每次也接近满分了,在年级里也是数得上的;英语老师也说你很厉害,早读课从来不见你走神或者是打瞌睡,英语能读成这样是下了功夫的;就是数学老师脾气急一点爱发火,但提起你来也说你是很努力的。你是不是脾气差我不知道,但我也没见你在班上跟谁吵过架。爱不爱打扮什么的,我也不懂,但你们是正青春年少,青春最美。”
“天天,读尽一本三国,你也知道英雄也不是只看武力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想想如果把诸葛亮和张飞一起比武力值,诸葛亮可能也会输得体无完肤。你不能只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且要求自己也要那么擅长,那很难的,会让你心态失衡。你现在就是语文英语拔尖你看不到,在你眼里你没有优点。你只看到别人数学好,你数学不好。
小明顿了顿,看向天天的眼睛,说:“天天,这对你自己不公平。”
天天不知道怎么被他说哭了,说:“可是我的数学真的很差,成绩也一直在往下掉。我马上就要掉出年级榜了。语文英语好有什么用?”
小明问:“可是你还在年级榜的前一半啊,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马上要掉出年级榜?赵天天你看武侠小说吗?”
天天说:“我不看小说,我看电视剧。”
“电视剧也行。你看《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武林高手?”
“当然是武功好的人。”
“你这么说也不错,但要成为武功好的人,最重要的一条是,每逢大事有静气,要能稳得住。你看高手过招,不只是看招术多厉害,而且要看谁更镇定,一慌就会露马脚,一慌就会输。你太慌了,镇定下来。”
“我没有办法镇定,我的数学太差了,我的排名一直在往下掉!我要掉出年级榜了,我要考不上高中了!”
“你重复一遍:我的数学不如语文英语顶尖,但总成绩还不错,一直在年级前30,只要我不慌,我至少可以上一中,有95%的概率能上本科。”
天天跟着说:“我的数学不如语文英语顶尖,但总成绩还不错,一直在年级前30,只要我不慌,我可以上一中,有95%的概率能上本科。”
小明说:“就像武功修炼,不要只看着顶尖上的那几个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天下第一高手的。你不是天下第一,但你绝对不差,也很优秀,如果有高手榜,榜上是有你的名字的。急于求成容易走火入魔,以后你想说你数学很差的时候,就换成:我的数学不如语文英语顶尖,但也不错。”
天天点点头。
小明举起杯子,说:“来,干了这杯,等你学成下山,这个世界会有你的姓名。未来是你们的。”
一口喝干了茶,他把剩下的梅子干递给天天,说:“你帮忙吃掉吧,太酸了。”
天天带着满心焦虑周身飘着黑雾来,离开的时候带着一包梅子干,和三月的暖暖春阳。
夕阳西下,春光正好。
“谢谢小明老师,替我拨开迷雾,赠我一片春光。”
——————————
你曾经遇到小明这样的老师吗?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