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是件开心事儿,只怕读得太慢,懂得太少。
现在空隙时间大多用来看书,能听书时听书,感到很多真理殊途同归,觉得渐入佳境。
不过有时也觉得读书是思维懒惰,因为来不及复盘,没有留出专门的思考时间。继续开帖分享,回顾记录下~
来张酷酷的图镇楼:
春节假期读了几本书,有的读完,有的没读完。
先说一本朋友推过来的《人生由我》,作者是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去年出版的。
不难读,可以看也可以听。
很多媒体已经形容过了,钢铁侠的硬核母亲,60多岁是她做模特最红的时候。她有两份职业并行,主业是营养师,兼职模特,现在72岁,更多是模特。40多岁还拿到了两个研究生学位,那时,她和三个孩子都在读书。
梅耶心态积极,书读起来充满幸福感:事情来了,就应对啊,去制定计划,去解决就行了~
越老越有处理问题的智慧。下一个十年更好。
梅耶的确从良好的家庭中受益,家族遗传的品质和家人的团结,让他们免了很多问题,自主掌控自己的生活。
他们总是笑容灿烂。
英文书名:A Woman Makes A Plan
Advice for a lifetime of adventure, beauty and success
她并没有想把那些困难写在书里。也并没有尝试用文笔使读者感同身受。看到嘲笑和拒绝,但看不到灰心和气馁,或太多纠结拧巴,just try, try again。孤独也只是用孤独一词来概括一下而已。就像书里所说的,“我只能继续前行。”
家暴的前夫带着精神控制,人会陷入自我怀疑和恐慌,还是比较深刻的体验。但是她并没有渲染太多,可能几十年过去了,感受也没有那么的浓重了。可贵的是飞出牢笼之后,依然能够认同自己,并长期保持人格独立。
不过离开一段苦难的、黑暗的境况的时候,的确是一种解脱,觉得正常的生活真是无限美好,会给人很大的动力。
对我来说可能更大的启示是不要因为情绪影响行动,与前夫长达十年争夺孩子抚养权的诉讼,花光所有积蓄,一次次走进法院,一次次准备文书,以及一次次面对可能失去孩子的恐慌。这个的确强悍,如果是我,可能心理压力很大。
三个孩子跟着她睡沙发,她睡厨房,很多物质条件并不会影响到他们。挺好,三个孩子皆如此独立向上有主见。
梅耶有一个更厉害的母亲,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九十多岁退休,一直学习新知,尝试新事物,不惧年老。
丈夫在时比翼双飞,做贤内助,丈夫不在后,迅速调整积极面对生活。
如此影响了梅耶。
看了一篇报道,她对有年龄压力的女性建议说:要问问自己,是谁让她们感到自己在变老,如果是她们自己,那请停止这种念头,但如果是别人告诉你变老了,她们就不能再跟你做朋友了。
加油加油!受楼主启发,看来自己的读书记录也可以发起来,一方面自我总结,一方面自我督促;说来惭愧,春节立的Flag倒的很彻底
哈哈哈,倒了吗?为什么?是啊,帖子就是比较随意点,不必是什么完整的文章,我也不怎么美化,超接地气,诚实记录就好了
@蒂安娜一本正经 之前念书的时候也是,放假回家喜欢带几本书,当时的确也没发现读书的有趣之处,也很少看,只是一种心灵慰藉,哈哈,感觉读书人应该带上书,哈哈,总有一种自己会看的错觉。关键的是,我一旦拿出来,我爸就说了,“别装了,过来看会电视或者出去转转吧,别窝在家里了,学校看书还没看够?”今年刚毕业回家,假期比念书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了,就还是想和家里人多聊聊,也算是在书里面读到的东西的现实化解读的交流
《绝非偶然》
春节期间朋友推荐。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
作者的大学研究和半生的执教生涯回忆让人对学术研究有了挺多感觉。哥哥贾森真好,天使般。
本书感人至深倒没觉得,可能因为AI语音没有太多感情吧。
作者的一生笃行,每一步都尽量做最好的选择,研究有热忱,很dedicated,兼顾家庭,充分发挥天分但也不算天才的社会心理学家。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一直感觉是最强的,只要是涉及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论据,常常是来自国外,原来实验研究法就是从他们开始的了,一批的奠基人。
秋叶大叔写过这本的读后感,摘一下。
除了对心理学知识的探索,我还得归纳几点:
1、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一直到上大学时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难过,发现自己的天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背后是不断的积累,探索和思考。
2、如果阿伦森在大学没有学到批判性思考问题,那么以后他不会拥有现在的职业成就。
3、运气(遇对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时候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每个好老师都是和颜悦色的,对你最严格要求的人,也许是对你成长最重要的人。
4、选对一个好老婆非常重要。
5、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了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不经历这些选择,我们就无法成长为今天的我。阿伦森最后定居的地方离他职业生涯起点高校已经很远了,但是正是在这些高校的经历,让他成长为伟大的心理学家。
最后说一句,阿伦森挺会讲故事,翻译也不错,推荐一读。
我也觉得他挺会讲故事,虽是回忆录,但并非按时间顺序展开,按关键事件兼顾时间线。
《好的孤独》
作者:陈果
陈果老师的书,读来如沐春风,一不小心就看完了,这个女人真是怎么夸她都不过分,不过夸奖对她想必不重要。想祝福她遇见好的爱情,但即使没有,她的灵魂也很充盈;愿她有更多的朋友和知己,想必她已经有了;愿她凡事顺遂,但她即使不顺遂,也知道如何应对,她的内心如此自由、清明安和,她的思想那么通透圆融,感觉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只因这个人、这个灵魂如此宝贵,如此可人,总想多给她一点爱,这就是灵魂里自有的冲动吧,即使相隔遥远。那就祝福她身心舒畅,饮食作息皆健康吧~
十年前遇见陈果老师的课,真是幸运,当时的那两节课,早已形成了我价值观的一部分。
《好的爱情》不只讲了爱情,《好的孤独》也不只讲了孤独,还有很多其他的哲学和人生课题,皆语言恰当,如沐春风,古今中外融合,透彻明白,能上能下,能出能入。
陈果老师的本专业是基督教哲学,但她是古今中外哲学精华都吸收的,汲取思想,并不表明立场,在《好的爱情》里面,我记得她讲中国人的信仰,是我见过最好的描述。
居然看到网上的一些负面评价,可见网上有多少垃圾,她的课要是听进去百分之一,就产生不了那么多无谓的言论。
金句无数,不摘了,给一下主要话题吧:生命之重、真诚(接纳自我、自爱)、不安,孤独,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风度与道德,自信和自负,爱,精神家族(知己/朋友、爱情)、朋友无用论&朋友如空气,道德、精神的自律,道德与功利,“达”人,求善、求真,爱(再次),生老病死(关于变老、成熟和si亡的描述非常棒,尤其是si亡),成熟,感恩心、忏悔心、好奇心。
陈果老师是拥有高贵灵魂的人。
前几天突然想到,在抖音看到过邓文迪对话一个白发美女的短视频,后来一看,果然是对话梅耶,梅耶语速挺快,思维清晰,一点不迟钝哦~
美一辈子,是很多女人的追求吧~ 只要你愿意,并且保持接纳新事物,保持独立乐观的人格。激励一下每天匆忙出门不修边幅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