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企鹅的图片,邀约小伙伴们一起读书分享
这个不错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读书日来了,分享《被讨厌的勇气》划线:
哲人:不,不是你不能改变。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人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像现在这样促膝而谈的瞬间也在进行着选择。你把自己说成不幸的人,还说想要马上改变,甚至说想要变成别人。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改变,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
青年:不不不,这完全讲不通。我很想改变。这是千真万确的真心。既然如此又怎会下定不改变的决心呢?!
哲人: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青年:您是说想要改变但又害怕改变?
哲人: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青年:……现在您又用了“勇气”这个词啊。
哲人:是的,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看完阿德勒思想之后,再看很多其他的书,似乎都在印证。力荐。
一段谈“功利”与“道德”的:深感惊喜和使人惊喜
当我们面对思想与知觉、理智与情感、公正严明与慈悲为怀……这些看似相互矛盾却都格外美好的东西时,我们常常努力去寻找两者之间那一条“恰到好处”的“中道”。那么同样,在“功利”与“道德”之间、在“物质”与“良心”、“他人”与“我”之间,我们也需要一种适度而动态的平衡。
“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深感惊喜和使人惊喜”——诗人波德莱尔如是说。这话曾点燃我,激发我借着他的话扩展开去——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live and let live(自己活和让人活);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好好活,和让别人好好活;世上只有两件事最有价值:活得幸福,和帮助他人活得幸福。于是,我们似乎发现了存在于“他人”与“我”、“道德”与“利益”之间的一个潜在平衡点——为自己着想,但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也为别人想想。
内向游戏》:哪一种孤独心事戳中了你?
你八面玲珑,善于交际,挂起标准的微笑在人群之中口若悬河,但心中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却常常是另一番言语和场景;
你不善言辞,与其和别人倾诉倒不如圈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孤单静默却总是如影随形,不是不想吐露,只是实在找不到一个出口。
就像张艺谋曾说:“其实每人都有孤独感,喧嚣中的人,内心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内心都渴望被安抚、理解。”
身为外向的孤独患者,或者身处内向的寂寞星球,不如试试和自己做一场游戏,不必让别人更懂你,至少让自己先读懂自己。
愚公子的《内向游戏》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与自己互动的“游戏”,366张小小的漫画,简洁的构图,简单的色块,简略的话语,复杂的却都是情绪。
纪伯伦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你看,孤独一点有时候也不是坏事,人生路漫漫,总会遇到好看的风景和糟糕的事情,尤其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沿路的风光还来不及驻足欣赏,便早已匆匆而过。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阅读《内向游戏》时,才会觉得愚公子戳中了我的心。
“游戏”的方式很简单便捷,直接扫一扫书页中的小图,它就动了起来,平平无奇的循环往复,却又出奇地觉得解压。
这是一本与心情有关的小书,装满了装满生活悲喜的小画。
《负担》这篇让我想起父母双亲,都说孩子是最甜蜜的负担,然而在这里,它却是一段会被清算的“冤缘”,因为当自己垂垂老矣,心中的焦虑是来自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笔锋一转,“还好还好天色尚早”,趁一切还来得及,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变成心底最压抑的悲剧。
带着戒指的中指,遥不可及的咫尺,后知《后觉》的情感中有着诉说不尽的无奈,一个人的冒失加速着两个人的分离,相距百里仍能感到对方的不安,但坐在对面却同样触摸不到彼此。
这是一种怎样的苦涩与失落啊,但注定失去的就潇洒放手吧,多年后再次回想起,或许是一种不同的感觉,那颗一同悸动过的心,那种期待与焦虑交错的感情,兴许也是还不赖的体验。
“我和你啊,存在一种危险关系,彼此挟持这另一部份的自己”,看到这幅小画,不由自主地想起张惠妹的这一句。《时钟》上那指针的两端互相追逐的,多么像曾经的我和你,不眠不休,没有尽头,用尽一切力量奔赴,却触摸不到一片衣角。
“互相追逐的爱与恨,仍然无法消解”,可人们偏偏就如此固执,不断地追逐,想要放弃却不甘心,然后被爱与恨交织的网紧紧套住,搅扰着你的呼吸。
三木清说:“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
每个人都品尝着各自的孤独,就像你看得到他脸上的笑,却看不到他心中的泪,孤独如影随形的日子就是生活,你承认吗?
《内向游戏》其实并不只是写给内向人群的书,它只是在轻声呢喃着人群之中的每一种孤独心事。
哪一篇孤独心事,戳中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