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声音:本人系美洲工作的一名小兵,一次旅行结识了本系列文章的作者(自称全球科研旅人),无意间见过他的随笔和美图,认为是有才华滴,故经过同意,将他私人空间的系列旅行散文COPY搬运至此分享,感觉既可以放在“旅游”栏、也可以放入“摄影”、还可以放入“文艺”,不过旅游栏的文章太直白且聚焦于旅游本身,摄影栏的文章又忽视了文字的魅力,因此放到“文艺”里,似乎美景美文美学都属于文艺范畴。另外会优先放拉美相关的文章进来,以此呈现下咱大拉美的魅力
(PS. 他笔名中“哥伦布”解释为“探索”的意味,本人觉得挺适合美洲的,故本人论坛名也借用了)
开篇:《我穿越一场海啸时,或许你正遇见一场花开》
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欣赏与赞美这种肉体的辉煌。
少数幸运的选手由于辉煌的成功,他们的姓名将长久地为人们记忆。
然而绝大多数的选手,不久便会静静埋没于无名而茫漠的黑暗中。
但有一样东西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某种纯粹的感动,恰恰是在无穷无尽的无聊之中才会产生……我大概会久久地记住当时空气的味道、光线的状况、人们的呼喊。
那是一种特别的东西
——村上春树 《悉尼!》
总是一些源自五大感官的记忆片段,像是梦里偶尔唤起的呢喃,空灵、有如轻电流流过身体般的舒缓;又像是莱卡定焦镜头的焦点,真实、美好的片段,焦外隐去了无关紧要的碎片...
比如:
停靠在仙女山崖边的车里,仍由弥漫山野湿润的白雾涌入摇下的车窗,与enya空灵的歌喉相拥
黄龙的大巴擦过仅比轮胎宽几厘的悬崖弯道,巍峨的雪山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袭来,全车人忘情地欢呼
缅甸乌本桥下,在租来的扁舟上静候几个时辰而姗姗来迟的巨大金色落日,将桥上的行人修成舞动的剪影,耳机里正放着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太平洋大雨韵律般敲打着乌鲁瓦图悬崖边的茅屋棚,就着泥土的清新味,坐在木凳上看完一只蜗牛的马拉松全程
坦桑尼亚的乡下旅馆里,一瓶啤酒断片半晌后,在地上睁开眼,一圈黑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围着打望着我,只看得清洁白的眼球与牙齿,却真诚地说:不要死啊
行驶在伊斯坦布尔湛蓝色马尔马拉海旁的车道上,意大利出租车司机指着在金色暖阳下牵着金毛或小金发散步的人群,说:这便是生活,这就是我来了便不想走的原因
墨西哥街头的难民,总是带着十字架和自己的才艺,在表演完走绳索、抛接球或一段音乐后,才伸手索要,总是毫不犹豫把兜里的所有零钱放入这些努力谋生却不苟活的手掌里
长滩岛那个令时间静止的渐变色夕阳,寄居蟹们快乐地舞动在柔软的白沙,家人们坐在温暖温柔的潮汐中,只有潮湿的海风的声音和味道......
旅途中邂逅的每一个人、每一处景、与每一份片段,都成为了美好而鲜活的烙印,会久久地记住。
而占据生活99%的琐碎与光阴的耗散,却很快没了痕迹:
我记不清上一段项目中最关键的问题,也记不清年度汇报里领导们冗长的意见,甚至记不清去年给孩子们买的玩具、书籍或APP有哪些...
旅行对于记忆甚至生命长度的影响,是有科学底座的。
看过一篇号称知乎历史最高赞的与“应对时空扭曲能力”有关的贴,讲到:
”
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大部分人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你的父母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有个比较有趣的说法:五岁时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1/5;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1/6;到了二十岁时,多过一年,记忆便只增加1/20。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
“记忆增量理论” 似乎是主观时间相对论的一个阐述。
谁又不可以说人脑也是一个宇宙呢?也是一个个体或微观客观的世界呢?而“记忆增量理论”放在这个微观宇宙中,也许是一个普适的相对论科学。
因此,通过增加“记忆增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延长我们的生命长度。
为什么人类热爱旅行、阅读、培养兴趣爱好?本质就是一种增加体验、增加“记忆增量”的手段。
进一步地,我甚至理解生命是一根不断绷长的橡皮筋,旅行、阅读与爱好是 “生命的刻度”,生命每一段时期,我们都用它们铭刻固定这一根皮筋,因此生命稳定地延长着;而当丢失了“刻度”,生命甚至因此萎缩、凋零如初,漠然几十年,甚至还在原点。
因此,哥伦布在从事生命耗散型工作之余,开辟了旅行这条 “延寿” 通道。
为了让“记忆增量”更加深刻、生命长度更加富于弹性,哥伦布在旅行中加入了由摄影带来的美景、阅读带来的感动、音乐带来的情绪、以及思考带来的灵魂,本公众号所有的栏目都基于此构筑,比如:探索、星空下的笔记、大自然的奇迹、有情绪的音符等等
于是,哥伦布的光影世界,便成了一片小小的海洋、一处小小的宇宙
也正因如此,这里没有过多的攻略类的内容,这类细微琐碎的内容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并不能带来生命层面的增量,仅仅是一份“资料”、一份“工具”、一份“别人的体验说明书”。哥伦布相信,只有深度、美学与感动类的东西,才是最刻骨铭心的 “刻度”。
就像One Piece里路飞拒绝哲夫给予的航海日志、捏碎罗宾提供的海岛指针,给雷利说道:真正的海贼王,是大海上最自由、不受路线和经验约束的人
One Piece这份大海的秘宝,想必就是在“伟大航路”上五彩纷呈的美好体验和感动吧
一起出发吧,带着对世界的感动,自己去体验和铭刻 “生命的刻度”
“ 我穿越一场海啸时,或许你正遇见一场花开 ”
摄影师Puccinelli在解释大海对自己的致命吸引力中,说道:
“
海的存在,对我平凡而庸碌的生活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平衡元素。
可以帮助我达到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毕竟,作为人类,我太容易失去什么了。
”
拉美的疫情仍像高速路上疾驰的汽车,没人敢站在它们面前。
巴西无论在速度还是里程都在冲刺第一,墨西哥本月也由黄色等级进阶红色等级。
每日热烈的阳光仍无所谓地照顾着这片土地,每日的夕阳依旧美丽
但街上忙碌的人群已消失,人类为大自然褪去了武装和锋芒。
哥伦布的墨西哥生活圈也在褪色——
朋友们逐渐变卖家当、向这片曾经一起嬉笑打闹又静赏美景的土地告别
“ 走了,再见 ”
有些告别,便只剩朋友圈的稀疏问候
不禁感叹,人类太容易失去什么了。
就像那XX月Acapulco太平洋游艇上夕阳下大家的陶醉、和钻石海滩上与小海龟们的告别
只剩回忆
时间拨回到XX月。
墨西哥是幸运的,每日在加勒比海的晨光中醒来,在太平洋的夕阳下睡去
墨西哥是幸运的,国内的COVID-19还没有由意大利人跨海携来
于是哥伦布和友人们坐车经过6~7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太平洋沿岸Acapulco这一逐渐老去的海湾
时间拨回到2月。
墨西哥是幸运的,每日在加勒比海的晨光中醒来,在太平洋的夕阳下睡去
墨西哥是幸运的,国内的COVID-19还没有由意大利人跨海携来
于是哥伦布和友人们坐车经过6~7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太平洋沿岸Acapulco这一逐渐老去的海湾
离Acapulco海湾不远的钻石海滩,是国际保护绿海龟的营地——海龟之家
造物主给绿海龟拟定的存活率是千分之一,比其他海洋生物都低
在大自然,小海龟们从出生便要经过沙滩到大海的看似短、但却漫长的危险征程:
百米冲刺进海水,随时被头顶的海鸟们捉走吃掉;进到深水里,还有各类鱼群的抢食;
为了生存,海龟们只得加大亩产量,然而人类逐渐打造的海岸度假区,泳池、沙滩椅们正挤走海龟们最后的野望
这些营地为海龟圈出了生态圈,人工助力孵化,同时引入有偿放生业务,实现商业正循环
海龟之家大厅分批用英语和西语开展海龟保护的知识教育,然后付费领取刚孵化的小海龟
咱家4口领取的“忍者神龟”,从起跑线开始奔袭
海龟们有着神奇的嗅觉,知晓着海洋的方向,也本能地朝着海洋跑去
“忍者神龟”老大运动神经发达,只花了1~2分钟便抵达海水,其他则花去了3~5分钟
海龟们的世界,起跑线的竞争,是生死存亡,若不是海岸吹哨人持续吹着海鸟害怕的哨子,这些3~5分钟的选手,必定成为了头顶盘旋的海鸟们的养分
然而从达尔文的角度,人类以造物主的身份介入海龟物种延续的全流程,真的好么?
海龟的存活率提升1个百分点,那么饥饿的海鸟们又在为哪条食物链埋单呢?
能不能收回人类跨越大自然红线的手脚,仅仅管住海岸商业化的涉足,让海龟们用千万年来大自然的法典去解决个人物种问题?
COVID-19的警钟还没褪去......
海龟故事之后,200~300RMB上一艘朴素的游艇,开始了2~3个小时的太平洋逐日之旅
失去海龟的海鸟们,我们来补偿你们:孩子们开始投喂存在船尾的鱼片
海鸟们起舞奏响护航的交响曲:
海洋驱逐舰的海鸥们,组队尾随抢食;
东太平洋的航母 鹈鹕则有的没的追随一会儿、便停在海面喘息着庞大的身躯;
而优雅的海燕,则高高地翱翔、远望着投食的片场,仿佛在嘲笑海鸥的不矜持
海鸟们的舞台后,便是孩子们在船头肆意的舞台
时而跳下海看看水下的鱼群,顺带捞起几片跳动的鱼卵
时而躺在船头有的没的聊着没有营养的笑话
海岸,除了潮汐的歌声,有如这背景音乐 Land of Silence一样让万物沉静下来
太平洋的太阳,开始述说一天中最后的浪漫
大家心照不宣地坐在往来不息的海水中,安静地望着这片男人般臂弯下的洋流的美
水依然温暖,却不知流向何方
Best Wishes
Acapulco和Ixtaba的L
Guanajuato的P
还有W、Q和姐妹花们...
此文作为疫情下同行人生的一份纪念吧
忘了发了,上一篇收录于《Acapulco上告别的海龟们》
本篇收录于《不仅仅是龙舌兰与仙人掌的国度》
有人说,墨西哥是固有印象与亲身体验差距最极端的国家
诚然,毒品与枪支 VS 财团与龙舌兰,沉沦的贫民窟 VS 热情的艺术街道,荒漠的仙人掌 VS 大都市的蓝花楹;
仿佛从《毒枭》中尘埃与黑暗遍布的片场突然闯入到风情万种、色彩丰盈的拉美第一大现代都市的这种错愕感。
也正如因工作调整、飞跃梦幻的紫色国际变更线上空的哥伦布一样,从最初谨慎活动在CBD区域、到后来走遍遍布墨城贫富区域的博物馆的转变一样
穿过石块和干燥的城市之夜
田野进入我的房间。
它伸出青翠的双臂
跳动着鸟儿的脉博,树叶的脉博。
手里牵着一条河。
田野的天空也进来了
带着它刚刚切下的一篮珍宝。
大海坐到我的身边
把它最白的长尾满铺在地。
静默中涌现一株音乐之树。
树上悬挂着一切美丽的话
发着亮,成熟了,落下。
在我的额头,一道闪电匿居的洞穴
却到处长满了翅膀。
对我说, 田野真的从那么远来到了
还就是你,在我身边做着的梦?
石块与城市,梦想的田野,白尾的大海,音乐之树,是城市化率已达到85%的墨西哥人民的生活现状与愿景。
额头一道闪电匿居的洞穴,却是墨西哥人特有的艺术灵光。
作为壁画和博物馆之都的墨城,沉浸在富于艺术气息的琳琅满目的博物馆,一定是初到墨西哥的人们、卸下铠甲的最愉悦的捷径。
本期从小众博物馆切入,未来再写写位于“聚光灯”下的博物馆们。
墨城核心区有一片大面积的中央公园——查普尔特佩克公园,这里有中心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古城堡、聚集的大型博物馆。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墨西哥博物馆门面——国立人类学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ia):
占地1.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3万平方米、12个陈列室,涵盖了人类起源、古印第安人、阿兹特克帝国、玛雅帝国、西班牙殖民与现代人的文明、文化、社会以及大自然的360°全景展。
如果没有足足一个白天的时间,是无法浏览完的。
博物馆门口有1座高8.5米、重168吨的大石雕成的巨大蘑菇顶+图腾大铜柱组成的结构体,由顶上的蓄水向四周喷洒,古墨西人称为“雨神”,“求雨”成为全球农业社会人民最原始、最朴实的愿望和命题。
公园内另一个博物馆是自然史博物馆(Museo de Historia Natural):
由几个“大球”状的小馆组成,通过拟真化的展馆设计与标本,展示宇宙、地球、人类与动物的知识;只是人口处的“宇宙馆”,除了黑暗的环境,并没有宇宙的体感,因为由于空调缺失导致的闷热感...
最后最大的“动物馆”,除了完备的空调外,精心布置的标本、唯美的灯光、良好的参与互动,让孩子们乐不思蜀。
相临的儿童博物馆,则是儿童们的天堂。
这里有着动物、物理、航空、艺术等各领域的深度体验,每个区域都有着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与互动;只是看到亚洲面孔的我们,工作人员们只能羞涩地吐吐舌头,让我们自力更生了
墨城的美术馆与这里的艺术家们一样多,仿佛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喝着Teguila就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除了中心古城区的人山人海的国家艺术中心外,哥伦布去过两三个现代美术馆,有着独特的艺术体味:
Museo de Arte Moderno:
大堂巨大的穹顶,代表着太阳孕育万物;
站在穹顶下,由于墨西哥高原充足的阳光烘烤、能直接感受到太阳的热量。
“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着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 ”
在UNAM大学旁的University Museum Contemporary Art:
每周变化着展览主题,馆内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惊喜:巷道整齐的小光影、小阳台倒立成像的凸镜、与门融为一体的壁画、静止的音乐&流动的画作、刻画着时间意义的光与贝壳的组合摆件
在中央古城区的一处随意的现代艺术馆,竟收藏着墨西哥著名的艺术形态作品:彩绘骷髅头、彩绘神兽与生命树
位于一处安静郊区的Museo Anahuacalli:
被称为墨西哥壁画之父Diego Rivera之家(另一墨西哥艺术瑰宝Frida的一生挚爱),除了以玛雅塔楼风格内展示的玛雅古文物外,还私藏了Diego的壁画
巴斯孔塞罗斯图书馆(Biblioteca Vasconcelos):
静卧于贫民区一处外观并不起眼的图书馆,仿佛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般,人们进入内部才发现如盗梦空间般的豁然开朗。
不知被哪位驴友挖掘,至今已成为墨城固定打卡地。
一层悬挂的鲸鱼骨架,似乎在告诉visitor们,您已进入一个空灵的巨大空间,这里铺垫着基础的结构,但支撑着无穷的空间,任你自由遨游
玻璃贪婪地切割着这一整块室内空间,使得你无论在地面、走在心吊吊的顶层、还是上下压缩空间的中间层,都有着梦幻的视角
大家舒服地坐在大长桌旁、陷入大沙发里,安静地品着庞大的书中世界,偶尔夹杂着某一层某一个截面祟祟伸出的镜头的喀嚓声
哥伦布在第四层的某个角落,找到了大片少年回忆,不妨放下手机,放肆地啃食一下午吧
Soumaya索马亚博物馆:
位于富人区polanco的CBD Carso的一处唯美的博物馆。是墨西哥首富(曾经世界首富)及AM集团创始人Carlos为纪念早逝的爱妻Soumaya所建立的博物馆。
Carlos一辈子低调朴素:在一栋房子里住了38年、在自己的Sanborns连锁店里买廉价领带,仅仅在为了自己深爱的女人离逝后奢侈了一把。
博物馆通体以28个大小各异的弧形钢体建成,形成女人形态般柔美的大角度曲线,仿佛一位女神穿着落地的连衣裙摆的下半部,令人充满想象。
没有任何窗户,是以耐久的六边形铝制模组覆盖于建筑外壳,既利于导走雨水,又有银色晚礼服般的雍容华贵
在不同时段的阳光下显得风情万种——正午璀璨夺目、夕阳下无限暧昧
以至于这里成为墨西哥的恋爱胜地,每到傍晚,枕着背景壮美的落日,一对对情侣热情拥吻
每每望见在这被染成玫红的柔美曲线下 一对对相拥在一起 漫漫舞动的剪影,总会赞叹爱情和生活的美好
以至于忘记这座博物馆里珍贵的私人藏品们,已不重要
“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存在 ”
《安第斯山脉的眼泪,阿根廷》
南美洲形似一颗倒立的心脏,这一定是上帝的心脏
不然为何它经历了全世界最少的战争?
却在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壤上,生长出全世界最热情奔放的音乐与舞姿?
然而上帝的心脏也藏着一片不忍触及的伤痕
它就是安第斯山脉的眼泪——阿根廷。
每个人提到阿根廷,是离中国最远的神秘国度,是雄鹰自由翱翔的潘帕斯草原,是自由而灵动的味道,是无尽的向往
哥伦布想说的是,阿根廷是安第斯山脉的一颗眼泪,因为
它的颜色,不是自由的蓝,而是忧郁的蓝;
因为:它的历史,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创世杰作,而是绞肉机般的文明消化,是拉美原住民清理最彻底的国家;
因为:
它的故事,传奇的总是那一声世纪的叹息:
1、清朝时几乎同时独立的两个国家——美洲北端的美国和美洲南端的阿根廷,都是以GDP增速超10%成为同世纪新兴发达国家,前者以God Bless的姿态成为了翱翔于全球之巅的白头鹰,而Don't cry for me的阿根廷只能藏在曾经伟大的安第斯山脉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间的峡谷哭泣
2、每每即将的崛起,都被无情的内乱与外患掐灭:
19世纪大移民时期的“南美巴黎”却依赖土地寡头经济、偏离了工业化路线最终失去了机会窗;
庇隆主义正确的国家管控经济走上了繁荣路线,但过度的福利耗尽了政权的红利、动乱了社会;
新自由经济重振了经济,但过度导入外资毁灭了国内产业、又一次新的动荡更引发了马岛战争;
再到现代经济稳步发展时,白头鹰政权一波波的减息、持续地收割阿根廷的社会财富
3、最富激情与灵动的阿根廷足球,不断诞生着马拉多纳、巴蒂、梅西等创世的天才,却总是在国际顶级赛事的绿茵场上哭泣
那蓝白条的落寞的背景,伴着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惆怅的音符,
总是让人不禁想问:这片沃土,是否已经被上帝放弃?
街区的风景随着时间而变化着:
早上7~10点是风尘的上班族们追赶时间的步伐,拥堵的路面与疾走的行人 还是告诉我们外来人,人们没有放弃生活;
下午1点到3点是本地人的午餐时间,大部分只是买点快餐解决、或者在餐厅小坐一下便走,顶多慢慢品一壶马黛茶、配一份酥皮点心或牛奶焦糖;
下午4点后才是本地人的休闲时光,除了部分高新产业员工,大部分人已坐在街边咖啡馆里开始读一天积攒下来的日报、絮叨一天没来得及说的闲话;
晚上7到11点,竟然才是本地人一天最正式的用餐时间,卸下一整天的疲惫,约一伙朋友或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本地产或来自西班牙的红酒、切着lomo牛排、谈笑风生
门外的流浪汉在白天睡饱后,正富有节奏感般翻着庞大的垃圾桶,找着一天的口粮与换洗衣服
而到了周末,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在盗梦空间——在某一刻,所有的繁忙与生活气息湮灭,只剩下睡城般的寂静
几乎所有商超与餐厅关了,只有零星的行人在漫无目的地寻觅着未知的猎物
这就是卸下了平日虚假的繁荣,到周末终归于萧瑟
然后没落的贵族,总是有着自己的小骄傲的。
来到阿根廷最大的感受是,与墨西哥和巴西完全不同的的冷漠:商家有限的耐性、路人无视的神情、街道里狂风疾驰把行人按在店面摩擦的汽车与公交车
与阿根廷同事交流时也提到,他们看不上墨西哥人,因为阿根廷人有独立人格与辉煌的历史。
好吧,谁还没一点儿小骄傲和小脾气呢?
anyway,先找找口粮解决周末的生存问题吧...
晚安,好空气
《墨西哥的三座火山一台戏》
总有种感觉,墨西哥是名乘风破浪的俊俏少年
健美的四肢(加州、太平洋与加勒比)、俊朗的面孔(墨城),却由于旺盛的荷尔蒙生出了满脸的青春痘(遍布墨城四周的火山),比如这墨城东南部的popo和Iz火山,以及西南部的Toluca火山
抛开这世俗化的形容,三座火山倒是有着酱香的韵味:
墨西哥远古一位酋长,他的女儿Iztaccihuatl和部落最勇猛的战士Popocatepetl相恋。
酋长并不愿公主下嫁贫寒的战士,于是命popo出征一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役:击败强大的敌对部落并带回敌人酋长的首级,如果成功,便将公主许配给他。
结果,popo凯旋,正当部落为他大肆矩形庆典之际,酋长欺骗公主说popo战死沙场,公主伤心过度而亡。
popo得知噩耗后,将香消玉殒的公主抱到山中,点燃火炬,誓言不让火炬熄灭,日夜照亮着公主,而popo悲恸万分,日夜守护终于身亡。两人的爱情感动了天神,于是将公主变成一座披着皑皑白雪的静卧的火山,而popo也变成一座单脚跪地守卫公主的火山,这座火山至今仍在发泄着愤怒的火焰。
这一喷,便是500年,2020年2月还完成了一次泄愤。
而Toluca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便是火山口的两口湖——El Sol(太阳)和La Luna(月亮),代表了日月光华,也是远古民众们对于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
哥伦布琢磨,这座日月火山,也日夜照亮着东边的战士与睡美人吧
形成一幕唯美的剧:日夜光辉,时光如梭,永恒的单膝跪地守护着爱情的战士,永恒的睡去的爱人...
Toluca,先说日月
Toluca已是墨城家庭周末散心和锻炼的好去处,由于日月双湖的存在,比popo更具灵性;由于4000米合适的海拔,比popo更有攀爬的舒适度;
toluca是一条线的游览:toluca小镇教堂和古建筑的风情、沿途北欧般的山景、以及美味且精致的intimo cabrito烤全羊
墨西哥的山总是喜欢以雾气迎人
与中国的山雾不同,这里雾气,仿佛是石头生出的,布满了整个山谷
toluca的山路很宽,也不陡峭,只是高原的氧气依然稀薄,缓慢爬上山顶,便可俯瞰太阳湖,只是中间一片山,使得视野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再下到湖边,便能看到太阳湖全景——仿佛是陨石凿出的大坑,湖面静静的,四周秃秃的
有一条隐匿的水中小石道,总能让人们踩进湖中、秀出各种创意
一股山风袭来,雾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散去
太阳洒下来,湖水便变得像祖母绿一般剔透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这片湖会被白雪包围,更加纯净的景,会更美吧
从太阳湖走去月亮湖途中,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只见中国游客都撑起了伞,外国游客非常默契地全都浸泡在雨水中
“未雨绸缪”,终究是个中文词啊...
不过身边匆匆经过的老墨说,他们热爱自然,与其阻断雨水的爱抚,不如就让它们与自己融为一体吧
这不正是日月光华的Toluca的真谛么
等走到月亮湖,湖面已被大雨敲打得滴滴答答,可能是湖底和湖边的泥土混入,已变得浑黄,仿佛这才是热烈的太阳湖,刚才静谧幽绿的是月亮湖
Popo与Iz,再说双峰
两座山在墨西哥城东南方,相邻而居,一座依然沉睡,一座仍然愤怒
popocatepetl是墨西哥第二高峰(5452米),阿兹特克语意为:冒烟的山峰,因为岩浆和火焰,身上已挂不住白雪,人们也只敢敬而远之,是对这位战士的最大尊敬吧;
iztaccihuatl是墨西哥第三高峰(5286米),阿兹特克语意为:睡美人,或白衣少女,熄灭的火山,因此身上常年披着白纱,人们热爱攀爬和摩擦这位“睡美人”,害,这猥琐的人类...
iz的白纱裙围绕着我们,走在狭窄的山道,总觉得一探美女裙底的娇羞,不自觉便有点缺氧,8公里的路程,得反复在岩石堆里休息,真得靠着点意志力才能完成登顶
不过本地人大多是奔跑着上山下山,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农耕的中国人,似乎更适合在平地间生活着
随着登顶,山雾倒没散去,反而迎来了冰雹,山警见我们装备简陋、要求我们立刻下山
下到山腰倒是遇见了云开雾散的壮美景色——山谷的苍茫,湛蓝的云,以及雪山顶
友人走在旷野的感觉,总觉得该有一些与人生命题有关的感悟
这便是苍茫的群山和触手可及的云彩给予人的情感力量吧
仅有着单一草垛的火山,更加纯粹
日,月,战士,与沉睡的公主,都是人类赋予它无意义的意义
它只有它自己,以及喷发与死亡两种终极意义
下山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只从草垛里窜出的黑野兔
自由地奔跳
还有一场雪
仿佛iztaccihuatl的呢喃
《被灯点亮的记忆,瓜纳华托》
The Day of the Dead is coming
再过两周,墨西哥最盛大的节日——亡灵节,便又随着万寿菊和七彩骷髅们、嬉闹着来了
是的,墨西哥的 “清明节”,却被老墨们独特地烘烤成了 “春节”
因为墨西哥人的信仰是:
死亡不是爱的终点,真正的孤独是不被记得
于是他们调侃死亡、与死亡同寝,死亡成为了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庆祝死亡成为了墨西哥人铭刻记忆的工具...
所有闯荡这亡灵世界的游人,必然会随着《寻梦环游记》的Miguel来到瓜纳华托(Guanajuato),体味最纯正的亡灵氛围...
不过可惜哥伦布并不是亡灵节前往的瓜纳华托,却依然从璀璨的夜灯和剪纸中窥见那满屏骷髅和万寿菊的梦幻...
包车从墨城出发8个小时左右,便抵达了位于墨城西北方的瓜纳华托小镇
镇子是18世纪西班牙人殖民期间为开采银矿而建设,因此整个镇子呈西班牙殖民建筑风情,由于是山城,西班牙建筑、陡峭弯曲的街道以及远处山体上错落排布的墨式彩色房子形成有趣的画面
我们入住的酒店,也是圣芭芭拉似的带帕提拉庭院的西班牙庄园风格,有股沉稳雍容的贵族体验
但并不奢华,甚至有点陈旧,泛着朽木的历史感,与客服交流,主人便是当年移民此地的西班牙商人,已几百年历史
走在甚至有些倾斜的阁楼木地板上,咯吱咯吱地提醒你,慢下来,静静体味这座阁楼、甚至这座小镇的时光吧...
白天的瓜纳华托,彩绘般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布在山体上,在强烈的阳光打光下,像一副迭戈的壁画( * 出生于瓜纳华托的画家 )
艺术家们淡然地贩卖着自己的创作,宽厚的木质边框带着品质感,画里的瓜纳华托与画外的瓜纳华托,已经被艺术连通,却不知到底是谁更艳烂
在剧院的大广场处,一名艺术表演者不断邀请着观众前来做着一幕幕滑稽的表演,给平静的小镇带来一丝趣味
天主教堂,除了络绎穿梭的游人,也有本地人乘着节假日办婚礼
游人们则慵懒地休憩在廊道里、或者呈独特方形的树荫下、或者瓜纳大学宏大的楼梯上
到了夜晚,瓜纳华托终于换上了骷髅面罩,开始了一场亡灵世界的舞会
人们或徒步、或坐车上到山顶,在阶梯上簇拥着观摩这盛大的黑夜舞会
风变得很大,各国美女们在吹散的长发和裙摆间、努力地摆着POSE、把自己和背后崭新的世界框在一起,仿佛在制作进入亡灵世界的入场券
这座小城并没有刻意地打灯,却由着散落的街灯、教堂和剧院的廊灯、家家户户的屋灯,沿着山的坡度和密度,仿佛知道观众席在哪儿似的,就这么正面地、卷着山风海啸般倾倒给你
让人们猝不及防地长久地伫立...
这座小城,就这么像明信片般让人们恒久地记住
这座小城里的亡灵们,在他们的王国,也就不会被遗忘,不会真正地死去...
瓜纳华托早年由于洪水泛滥,采用了垫高建筑群、引河道至地下溶洞的改造,同时在地下铺设鹅卵石供汽车行驶。于是形成了这个盘丝洞般错综复杂的地下道路网络,如今却成为了瓜纳华托的城市精华之一。
我们经由这个地下世界,离开瓜纳华托,前往旁边另一个精致的小镇——圣米格尔。
这座小镇沿河而建,也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情,不过随着大批来自北美的老人们居住养老,也变得美式和精致化
米格尔的游人更少,漫步石子街道,会有着 “转弯遇到爱” 的惊喜,或更多的创作激情
比如:
随意遇到一个精致的小店,进店探探精美的艺术品或服饰,或拍下每一个店铺特别的门把手
拐进一个小巷,可能遇见一处你梦想的宅院——
点缀着主人个性的精致小门,门外或站着一排仙人掌、或爬满嫩绿的藤蔓或红得仿佛戴了滤镜的三角梅,门内是一大片露天庭院,一块草坪和一池水鱼;
(私家住宅,就不再展播了,留待你们自己去探寻吧 )
累了,可以坐在门槛上聊聊天、发发呆;
这里没有游人推搡着你,没有计划催促着你,时间静止得像广场的雕像
四季如春的干爽气候、充足的阳光、慵懒的店铺和河流
让人毫不怀疑这确实是养老的好地儿
与司机交流一番,一处庭院大概200~500万RMB,也没有像中国日新月异的房价涨幅
等到哥伦布老了,和三五老友一起回到这里,买上几处院落,每日晒晒太阳、读读书、学学西班牙语、调戏调戏店员小妹、没事开几小时车到太平洋海边发发呆,也不枉人生一场
有人喜欢瓜纳华托最纯粹的文化和古朴,也有人喜欢圣米格尔精致的生活
无论哪种,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让人们铭记在记忆里
一座亡者之都,一座老人之城
仿佛都是时间的终点,但终点不等于遗憾
遗憾的是,你是否从来没有真正的活过
何况,他们还活在被记忆点亮的世界里,永恒着...
早年看过韩国《traveler》的阿根廷之旅,对大自然的最高洗礼——伊瓜苏瀑布是印象深刻
19年底乘着出差的一个周末,哥伦布便和友人去快撸了一把印第安人眼中的“大水”之地
伊瓜苏瀑布呈马蹄形,高82米、宽4千米,是由300多个瀑布组成的一整片瀑布幕墙;
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更大,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这片狂躁的水幕墙,以极端的形态连接了伊瓜苏河域和巴拉那河域
抵达伊瓜苏后,便能看到连接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三国的巴拉那河河口;
伊瓜苏瀑布也横跨了巴西和阿根廷两国,两国均有口岸出发观摩瀑布,也有旅行团规划了“全景瀑布”的三日游:先在阿根廷近距离体验最极致的“魔鬼咽喉”,再坐大巴去巴西远看宏大的瀑布幕墙
无论“高低”,环线均会回到Cataratas站,游人排队从这里赶小火车去往伊瓜苏的精华
伊瓜苏就像一尊巨大的水兽,所有伊瓜苏河的水,最终都会经由咽喉吞噬挤入到巴拉那河
这一处“咽喉”,被当地人称为“Garganta del Diablo”,即魔鬼的咽喉
原以为只是牵强附会的赋名而已,没想到经过蜿蜒平静的“食道”后,水流开始加速、“呼吸声”逐渐急促
栈道的尽头形成了一处庞大的“水坑”,四方河水汇聚灌入,走近看,极尽想象的大自然极致力量,便像一个拳头般向你五官猛然击来:
水流千军万马般嘶鸣着顺80米的悬崖奔腾而下,震天恸地,此刻你已听不清身旁人的惊叹和喊叫,人们更多只是震撼地呆望着;
庞大的水量撞击河面击飞的漫天水汽,对游人不再像初恋般温柔,而像是猛男撕开情人的衣裳,暴风骤雨般倾斜而下,此刻你已睁不开眼、甚至呼吸变得异常急促...
当地人说,这里驻足看30分钟的话,灵魂就会被夺走,这便是魔鬼的咽喉
没有人能在急促困难的呼吸下坚持30分钟,这不是传说,更像是生命警告,哥伦布不到15分钟便逃了出来...
这便是大自然的咽喉,极致的力量与魅力
只剩敬畏
全身除了内裤均已湿透,只是伊瓜苏这洪水猛兽怎能放走任何一处“干爽”
入口处买的“冲瀑”,就像是魔鬼把你抓回来从他咽喉里再涮一把,直到把你消化掉
工作人员会带“自虐狂”们坐敞篷游览车穿过密林、抵达河岸口,上到橡皮艇
哥伦布不信邪,提前准备的雨衣没穿,只给手机套了个防水套,不就是个冲浪么
事实证明,偏见永远是错误的。
这不是冲浪,这是纯粹的冲澡——各国游人先前轻松的嬉闹,等抵达“咽喉”下方时,除了惨叫已无其他余力;倾斜而下击打头顶的水量,视线和呼吸已变得奢侈,只求赶紧逃离...
不过你也可以勇敢地喊“uno mas”,船长一定会挑选不同的瀑布,满足你自虐的欲望,直到你精疲力尽地瘫下
“冲瀑”归来,内裤已能拧出水 ...
幸运的是,哥伦布幸存了下来,还争气地录制了视频、留下在魔鬼咽喉里宝贵的影像资料:
(视频就隐去了,有需要可以上对方公众号或视频号看)
如果说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区装扮着地中海殖民风情的衣裳,高冷、雍容与精致
那么城郊的博卡(La Boca)则流淌着阿根廷最底层移民的血液,狂野、乐观与艺术性
一如典型的阿根廷人:外表冷郁、内心澎湃
而博卡,便是阿根廷这还来不及包裹的心脏
博卡是19世纪底层移民聚集而建成的第一个布市港口,清贫的居民不失骨子里的乐观与浪漫,于是便找来泊船上未用完的油漆和铁皮,搭建了一栋栋多姿多彩的住房
博卡人没有市区人遮遮掩掩的清高与压抑,他们把阿根廷一切与荷尔蒙有关的元素发挥到淋漓尽致:探戈、啤酒、街头艺术与足球
初到博卡这个港口小镇,除了静的马坦萨河与五彩的房子外,大街小巷都游弋着探戈的身姿:
随处一个酒吧或街边餐厅,点上一杯啤酒,便可坐下静赏一场阿根廷国粹的热情演绎
或大街道交汇的游客点,总有一对健美的帅哥美女等候着你,交上10美金便可与之跳上一曲,
身着低胸红裙与黑丝的妖娆美女,会引导你摆出各种挥发荷尔蒙的舞姿,完成难忘的摆拍,
或握着纤手、或挽着腰肢、或扶着大腿、或贴着脸庞喘息,仿佛一条游弋在爱河的泥鳅、钻着怀忘乎所以
图中左下角的红裙美女盯上了哥伦布,招呼过去“游弋”一番
羞涩如哥,赶紧礼貌地与美女握手一下,逃之夭夭...
当然,探戈有着外放、洒脱、浪漫的一面,也有着深沉、忧伤与典雅的一面
博卡一条街坐过去,也许你就明白了探戈的深情与韵味
毕竟,这是探戈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