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Min:
上次我们说过了,各民族的史诗都充满了丰富新奇的想象,奠定了各国文学幻想的基础。其中,古罗马时期的卢奇安写了一本书叫《真实的历史》,书中的主角游历了月球,并卷入了日月大战等,这些情节已经颇具科幻小说的特征,这本书算得上是科幻远祖之一。
YanMin:
有的译本是把这本书译为《真实的故事》,很多年都是禁书。到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许多人的创作了他的影响,比如托马斯·莫尔(我们会讲到他)、埃拉斯穆斯、拉伯雷、伏尔泰、斯威夫特、菲尔丁,甚至塞万提斯以及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也能看到卢奇安的影子。
YanMin:
我们之后要提到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也是直接受到它的影响。
YanMin:
这本书中讲到卢奇安越过大西洋去旅游,经历了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历险,如人被吹到月亮上参与日月大战,在大鲸鱼的肚子里生活了近两年等。他在这个故事的开头说,那些喜欢讲天花乱坠的故事的人不真诚,明明是假的事要说成是真的,但他说“我觉得奇怪的倒是,他们写这么些谎话,怎么不怕别人识破。于是我的虚荣心也翻上来了,总想也留点东西给后世,讲故事的自由总不能单单我没份儿吧”,他于是就开始“老老实实讲假话”了,他让“读者大可不必相信”,这显然是把自己的责任降到最低的表现,就像给小孩子讲童话但还残忍地告诉他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残忍。
YanMin:
昨天我们在介绍卢奇安的时候,提到他的《真实的历史》这本书影响了后世很多创作,其中之一就是今天要说到的《乌托邦》。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出版了《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书中讲了一位名为拉斐尔的航海家航行到了一个叫乌托邦的国家,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是不是很眼熟啊,没错,其实托马斯设想的就是一个类社会主义的国家,但因为他并没有描述这种国家的实现方式,所以他被称作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YanMin:
另外,Utopia的中文翻译真的是深得“信达雅”三味,“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合起来即为“空想的国家”,非常贴切。
YanMin:
从这个历史上来看,乌托邦其实是比科幻小说这一类型小说出现得要早的。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乌托邦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并不属于科幻小说。但因为后世的科幻小说内涵更加丰富,而且小说中涉及“乌托邦”类似内容的书特别多,所以就把乌托邦文学吸纳进了科幻小说。
昨天8今天8明天:
想想好像也算科幻,不过不是技术科幻,是制度科幻[偷笑]
YanMin:
嗯,属于社会科幻小说。但它的历史确实比严格意义上的科幻文学要早
YanMin:
1634年才得以出版的《梦》,讲述了一场月球之旅,它的作者约翰内斯·开普勒当时已去世四年了。这位开普勒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位天文学家,开创过行星运动三定律。
YanMin:
《梦》是开普勒对科幻小说发展的贡献,完成于1610年左右,它是一个迷信与科学奇妙的混合体,书中的主人公在一个精灵的帮助下去月球旅行,虽然这让这篇小说没那么像科幻,但考虑到他的母亲因为“巫术”被捕过,这么写在那个历史时期可能在神学上更为安全。
YanMin:
当开普勒的主人公登上月球后,他即发现开普勒所设想的月球上的情形事实上确实存在。开普勒承认他受到卢奇安的启发和影响,但他们的故事除了月亮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到达月球后,卢奇安转而嘲讽,开普勒则描写了他认为的一个太空旅行者将会发现的真实情景,这使得《梦》更贴近科幻小说。
YanMin:
看到了吗?科幻文学的发展是有脉络有传承的,又一位受到卢奇安那部作品影响的作者。
#幻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