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冬奥会在立春的中国式浪漫中刚刚远去
世界局势正在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
“只需要有耐心、平静且努力着”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
阅读,就是培植智慧、改变自身的路径之一
过去的一个多月,@华为阅读 邀请心声网友们一起读书
小伙伴的所读所思所感 观点鲜明 真挚生动
@华为阅读 从中选出了17位小伙伴
分获VIP年卡、季卡、月卡
让我们康康都有谁?!
(系统将会随机生成一个编码通知到获奖ID,并告知领取VIP卡的方式)
类型 |
ID |
|
年卡 |
||
月卡 |
@郭艳峰(g00485515) | |
月卡 |
||
季卡 |
||
年卡 |
||
年卡 |
||
月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季卡 |
||
月卡 |
2021年,疫情还在迁延反复、不少行业经历调整,有人担心生活是否就此跌入不确定的汪洋,但更多人选择泰然处之,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颠簸绝不足以撼动那个坚实的未来。这些笃定的人,眼光长远、见识宽广,世界观独立而稳固,而支撑这些品质的,无疑是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求立竿见影,阅读这样润物无形的事时常被忽略,但建造精神高塔又怎么缺得了书籍。好在时代也同时给了我们一项馈赠,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阅读不再仅仅依赖有形的纸张,电子书、有声书,各种形式随手可得,不变的是好内容所传达的,坚实有力的思想。
此次,华为阅读联合《三联生活周刊》,发布2021年数字阅读年度榜单,从阅读趋势中感知确定性的力量。从这份书目中,你能看到世界不像有人担心的那么脆弱,科技承诺的未来也没有缺席,人的本质、以及对爱的渴求更是永恒不变……把眼光放远,其实,一切都在轨道上。这份书单源于华为阅读APP亿万用户的选择,从电子书、有声书、漫画、杂志等十余种品类千万书籍中遴选,愿这60部作品也能为你提供力量,以建设强大的精神世界。
此次,面向心声网友,华为阅读年度巨献,独家福利大放送——VIP图书免费读!
活动时间:2021年12月30-2022年2月6日
活动参与方式:
(本次奖励由#华为阅读#选送)
阅读达人:在本帖分享的书籍中任选一本,于活动规定时间内在#华为阅读#里完成全书阅读(文字版、有声书不限),并在心声分享原创读书心得、感想和收获(请张贴原文,只放链接不算投稿哦)。优质分享的作者可获赠#华为阅读#VIP年卡。
分享达人:活动期间,在本帖中分享和#华为阅读#的小故事(30字以上的走心评论),或分享在#华为阅读#看过的一本书(附书名和感想),优质分享可获赠#华为阅读#VIP季卡。
荐书达人:在跟帖中推荐其他优秀书籍,并给出原创、有质量的推荐理由。优质书籍推荐内容作者可获赠#华为阅读#VIP月卡。
当你成为巨人,波涛自成涟漪。
主题1: 世界比想象的更有韧性
我们曾乐观地相信,疫情能在2021年彻底结束,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仍然不知道这反复的疫情何时能到尽头?但其实,我们无需如此焦虑,不妨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眼下的处境,人类的身体积累了40亿年的战斗经验,我们站在累计了这么多年的科技文明之上,又经历着这个国家100多年来的现代化历程,在这个维度上,疫情和其它种种也许只是微小的浪花。要相信,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坚韧得多。
代表书目短评:
《生命大趋势》
人类作为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一个分支,若追溯到生命起源,可说有40亿年的历史。在40亿年里,“生命之树”还开出了无数分叉,地球上有5500种哺乳动物、一万多种鸟、31万多种陆生植物和近1000万种昆虫,这些都是“生命之树”的一部分。所有的物种在这个生命世界里争斗、繁衍、兴衰、合作与共生,虽然人类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文明,但我们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护和尊重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当我们面对一些突发的疾病灾害时,在积极、科学地寻找应对措施时,也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它要比我们想象的有经验并强大得多。
《置身事内》
在中国10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里,曾有过各种磕磕绊绊、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但我们终究“守得云开见月明”,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更是让国人感到无比欣慰。本书指出中国是一种有别于发达国家经验的模式,通过政府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实现了经济奇迹。这种独有的政治经济体系决定了历史路径,也是我们分析现实、把握未来的基石。
其他书目
主题2: 继续生活,继续爱
人性、爱、善恶,这些问题千百年来萦绕人们的脑海,在这里,科学帮不上太多,我们只能用文学、哲思和艺术努力去触摸。什么是爱?人应当怎样生活?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容易的答案,但追问并不会让生活更困惑,经常的情况是,无暇仰望星空的人被更多脚下的琐碎羁绊住,追问永恒的人未必有答案但过程足以让人更通透。
代表书目短评:
《克拉拉与太阳》
诺奖得主石黑一雄通过一个机器人的故事,来追索一个关乎人类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当阿尔法狗战胜无数世界冠军的时候,世人惊呼,智能不是人类的专利,机器可以取代,甚至胜过人类。如果智能不是,那“爱”是人类独有的吗?机器可以有“爱”么?在《克拉拉与太阳》里,你也许能获得答案。
《文城》
无数人都读过余华的《活着》,世事的无情和生命的韧性在其间交战,我们都曾为生命那一边留下过眼泪。距离他上一部长篇作品《第七天》已经八年,终于在今年,他带来了一部《文城》,又是蛮荒时代中各色小人物的命运与爱恨,这本书在华为阅读端内评分也达到8.9,受到众多用户喜爱,上架后常驻畅销榜,许多读者评论,那个写《活着》的余华回来了。
其他书目
主题3:未来越来越近
2021年,“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中国已经是人类宇宙探索的重要力量。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宇宙和未来的雄心从来未曾停歇,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进步有限,主要靠科幻作家帮我们去想象,但最近几十年来,地外定居、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虚拟现实,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愿景越来越近。无论眼前的路有多曲折、终点还有多远,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没有改变,而伴随着科技力量的累积,我们奔向未来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代表书目短评:
《沙丘六部曲》
随着又一改编电影的上映,原著被更多读者关注。作者弗兰克·赫伯特用六本书创造出一个横跨千万年的沙丘宇宙,并在其中注入了庞杂的历史、宗教、哲学、语言和生态学知识,这其中有对未来的思索,更有对当下政治、环境等问题的反思,宏大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让刘慈欣也推崇不已,《沙丘》无愧于它在科幻史上的地位。
《齐马蓝》
大卫·芬奇的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曾在全球热播,其中《齐马的作品》一集被许多观众票选为最佳作品。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正是被誉为“太空歌剧大师”的雷诺兹,《齐马蓝》即是原著小说,也是这本短篇合集的书名。雷诺兹有天文学博士学位,还在欧洲航天局工作过,探索宇宙曾是他的本职工作,大概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大多发生在未来的太空,除却扎实的科学理论,作品中深邃厚重的内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都让人折服。
其他书目
主题4:唯有自己是最确定的事
每当我们觉得把握不住外部世界时,不妨向内看看,看看自己是不是足够强大,可以应付世界的变化。生活总有些小小的偶然,落到个人身上可能就是大风大浪,唯有自己对自己的打磨,是最确定的收获。无论是修炼强健的内心、聚焦身份认知、重视身体健康还是调节情绪平衡,所有的努力都成为人未来前进的基石。
代表书目短评: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这本书的内核是关于哲学和政治,本来是比较难“啃”的书,但是刘擎老师作为让学术走向大众的能手,通过书评和时论来呈现观点,配上他娓娓道来、耐心而平实的文字,就让大家都能读进去了。这本书让“人应当怎样生活”“人应当信奉什么”“如何看待不平等”这些本就关乎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从象牙塔回到每个人的心中。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许多人对“女性主义”仍有误解,比如把它和女权,甚至极端女权画上等号。这本书正可以消除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辅以轻松传神的漫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回溯性别、婚恋、育儿、工作等问题,将女性主义的历史和内涵都一一解释清楚。这是一堂女性主义的“洗礼”,帮我们思考身份与平等这样立身根本的问题,而这类问题关乎每一个人。
其他书目
主题5: 你可以永远天真
疲累的成人世界里,人们经常渴望恢复孩童的天真、那种非凡的感受力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一种最直接的办法是打开自己,也许一个古怪而无用的问题就能帮你重拾有趣的自己。还有一个方案大概更容易,陪孩子一起进入一个天真的世界,每一个陪孩子看过童书的父母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给TA一个世界就是给自己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一起天真。
代表书目短评: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
一个男孩遇到一只鼹鼠,于是他们在荒野中结伴而行,旅途中,他们又遇到了狐狸和马,你大概无法想象情节这么简单的一本书为何会风靡全球。可就如书中所说,人生如荒野,重要的未必是方向,而是同行的人。读书有时也是这样,情节或结论未必重要,这部绘本光温暖的画风和每一格的金句就值得细细品味。也许多年以后,有人还能记得你曾为他读过的这些句子:“家,不必非得是一个地方;爱,并不需要你与众不同”,“友谊,就是当你掉下来的时候,我恰好接住了你。”
《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
这不是生命只剩100天的鳄鱼君,它并非得了绝症或受到诅咒,它只是在最后一天意外死去,而之前的100天,就是它平凡生活的记录。作者用四格漫画记录鳄鱼每天的生活,工作、恋爱、朋友交往,这些忙碌琐碎的日常与我们这些常人无异。读者在书外,算着它要离开的日子,为它每一天只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着急,可生活不就是这样,终有一死又如何,那未必值得为它放弃日常的幸福。
其他书目
主题6:用声音连接心灵
声音借由不同的终端,如手机、车、电视、手表等等,大大拓展了阅读的场景,无论在通勤还是睡前,无论你想要高效学习还是温馨陪伴,它都能满足。作为站在技术变革前列的人群,华为阅读的听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4小时。
而且,有声化也将内容拓到纸书以外,名家教授的精品课程、高分剧集的精彩演绎,都能在一部手机里的一个APP里获得。用户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调整喜欢的声线,温柔甜美亦或是沉静浑厚,适应不同内容不同场景,一键切换,这一切,让声音不仅仅只是内容载体,更是连接心灵的方舟。
代表作品短评:
《用得上的哲学》
哲学常给人这样的感觉,要么高深玄奥不可攀,要么云里雾里像忽悠人的话术,难道哲学就不能清晰有用么?其实是可以的,复旦大学徐英瑾老师的这门“用得上的哲学”精品课就是范例。他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会遇到的99个问题,以哲学为工具来剖析,让人感受到哲学的力量和“用法”。“要做佛系青年么?”“精神和大脑到底什么关系”从这些切身的问题开始,让哲学能走入每个人心中。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许多人都知道巴菲特有个最重要的合伙人叫芒格,但这位芒格把自己的家族资产交给一个中国人管理的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那个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李录。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成功的投资者功夫大都在报表之外。这本书可以看做李录的思想合集,关于中国的现代化路径、自由市场的价值甚至人性、社会等根本问题,书里都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可能正是这些,才能成就一个了不起的投资人。而有声书的形式让深邃的思考更易抵达读者,许多用户评论,当声音响起,就像亲身聆听着作者的演讲,令思想更入人心。
其他书目
谁来评价优秀?搞不定外部就搞内部?
**********[1楼] 心声读书 发表于 2021-12-30 09:41:14**********
2021年,疫情还在迁延反复、不少行业经历调整,有人担心生活是否就此跌入不确定的汪洋,但更多人选择泰然处之,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颠簸绝不足以撼动那个坚实的未来。这些笃定的人,眼光长远、见识宽广,世界观独立而稳固,而支撑这些品质的,无疑是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求立竿见影,阅读这样润物无形的事时常被忽略,但建造精神高塔又怎么缺得了书籍。好在时代也同时给了我们一项馈赠,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阅读不再仅仅依赖有形的纸张,电子书、有声书,各种形式随手可得,不变的是好内容所传达的,坚实有力的思想。
此次,华为阅读联合《三联生活周刊》,发布2021年数字阅读年度榜单,从阅读趋势中感知确定性的力量。从这份书目中,你能看到世界不像有人担心的那么脆弱,科技承诺的未来也没有缺席,人的本质、以及对爱的渴求更是永恒不变……把眼光放远,其实,一切都在轨道上。这份书单源于华为阅读APP亿万用户的选择,从电子书、有声书、漫画、杂志等十余种品类千万书籍中遴选,...
刚好这一段时间在读比尔盖茨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今天看到有VIP卡送,就把它刷完了。
标题有点大,其实副标题也说明了问题,就是助力碳中和。里面给到的一些解决方案,其实大家如果平时关注双碳问题,这些解决方案平时都能看到。
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因为盖茨本身IP作用,所以大家非常关注这本书,然而看完后,其他是有些失望的。
他只是把大家的一些解决方案总结了一下。
当然以他的号召力,让更多人关注双碳问题,也是一件好事。
然而,里面也提到了一些话题,也并不一定正确,比如化肥的大量使用。因为昨天刚刚听过刘科院士演讲,化肥大量使用会让土地板结,现在看不出来,但是50年后,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刘科院士也给出了解决方案,而且是用碳减排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也不一定要迷信名人的著作。并且这个不能算做著作,最多算是一个编著的综合性报告。
@米小恒(m00398907)
@米小恒(m0039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