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首判词云: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一个潇湘妃子,一个蘅芜君;
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一个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一个葬花,一个扑蝶;
……
黛玉与宝钗,你是谁的粉丝呢?
下一期的读书会活动主题:一起聊聊黛玉与宝钗
(预告帖,活动将在春节后进行)
两个都不是良配。
选了黛玉,这辈子就等着承受各种“作”吧;把一个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公子哥都动不动气的够呛,别说我司这种还要承受高强度工作,以及各种扯皮拉筋,推动拉通的职场人。公司里受气,回到家不但没有体贴和温暖,还要承受各种无理取闹,还是算了吧。
选了宝钗,就等着各种承受各种买房、买车、收入没有隔壁高的叨唠吧;薛家去贾家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借助贾家贴金,提升身价。薛家是皇商,有钱无地位,上流社会是根本看不上。所以薛姨妈多次明示暗示“金玉良缘”,但王夫人根本就不接这一茬。宝钗和薛家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攀高枝。和这种人在一起,除非十分有能力,且持续有能力,否则她会把叨唠到死。据说宝玉后来中举了,她应该没少叨唠。
初读红楼爱黛玉,经历人生懂宝钗。
黛玉是所谓的“尖酸刻薄”,别忘了她的任务是“还泪”,泪尽而逝。这必然决定了她所处“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存环境。在贾府,她始终是一个“外人”或“远客”罢了,凤姐都说“未曾迎接远客”。父母均亡,寄居贾府,唯一情感所托的宝玉还是一个“情种”。试想黛玉如果是宝钗的环境,有背景,有亲人,那么会是如此性格吗?
宝钗内心其实也是有着像宝黛一样的青春和热情,要不然她怎么可能也看过《西厢记》,然后规劝黛玉促成了与两人的和好?只不过内心的热情被当时的封建礼制压着,被“冷香丸”压着。将其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她的性格和行为并无错处。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
曹公将两人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无主次,无高低。各有夺目的性情,也各有各自的缺憾。或许黛钗合一才是作者心中最完美的女性。
不过,谁说只能选一个做粉丝呢?爱黛玉,爱宝钗,爱红楼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