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观点:
0、中国哲学当中:无对于“一”;有对于“两”。
1、中国和美国的宗教基础是不一样的。
一神教:不包容异教,其包容是有前提的。
中国的宗教的核心:此世性,以此世为基础,此世是目的。一神教:此世是过程,彼岸是目的,但彼岸又是不显的。
2、 留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教育。对孩子教育,心智的成长就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善良的陪伴,用心的陪伴,用心比用力更重要。别人不明白的,他多思考几年,从根源思考,或许比那些看起来比较厉害的人发展更好。
3、 推动人类进步的是思想和技术。
4、 财务的本质是对物的支配,权利是对人的支配。名望是对人的支配的主动性弱。
5、生死由天,富贵有命。对生死要有敬畏的。死是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不是在很远的未来。人一出生就老的足够去死。正因为会失去,所以需要珍惜,真因为珍惜,生命才会饱满。向死而生。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说明通过退一步来制造“空”,来柔弱胜刚强,生活中只有“空”,创造余地,创造空白,不要全部都是“满”的,才会运转起来。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当东西是完美的,又不能永恒维持这个“完美”的状态,则下一步就是变成“缺”,变成不完美,所以不完美是正常状态。
7、穷力举重,不能为用。
8、大大的话要多读几遍,都是明牌。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事情,不能涉及,民生做不了。政治:权威秩序(政治秩序),敌我意识。只要政治秩序没有稳定,就很可能生灵涂炭,如果中国的政治秩序稳定,大概率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好,因为中国百姓很勤劳。自然没有权力。
9、“勤于密,懒于疏”
10、哲学一直在回归的原因:哲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不一样,是“高峰的回归”;自然科学,就像走路,是可以在前人基础上再次发展;哲学发展像爬山,每个人都需要从山底爬起,从底层逻辑构建起。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所以要结合新的情况进行分析。
欧几里得是基于五条公理就行推演而成的。
非欧几何,仅仅是否定了欧几里得中的第五条公理,就构筑了另外一种非常宏观的数学。
其根本原因是,只要或者说仅仅改变了边界,因为边界改变了,所以架构就不一样了。
哲学没有明显的“边界”条件,客观是以主观来界定。所以现在还需要研究孔子,孟子,老子,因为社会发展到现在,边界又发生了改变,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不一样了。
11、这个世界不能完全被量化,所以哲学不能完全用数学来代替;如一个人的专注力是否被量化?
12、人是“不得不”是积极主动的。人本质的主动性就是人本质的被动性。人的主动性是本质“被动”的主动性,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这样,是相对的主动性。
绝对者一定是无限者,绝对带的东西一定是外面没有的,没有与之对应的东西,那它一定是无限的。
所有的一切个体都在天之内;天也不在所有的个体之外。天是一切存有的根据,有这个根据才存在。
13、维持自身有限的基础上始终向无限性的敞开(自由)。人是身处在有限,但面向无限,因为无限,所以孤独。人无法了解另外一个人,所以不能控制别人。人注定是孤独的,但也是自由的。真正确定的是在“内在。”
14、孔子哲学不是根源性的思辨,不面对根源性的质疑,因为他地位高,一直没有怎么被挑战。他主要对生活的种种的观察、洞见和总结,是一种朴实的生活总结。
15、人与动物区别的基本不同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不能懒。如果一个人懒了,就会有恶的根苗,这儿的恶不是“恶人”之意,而是心灵主动性的对立面。
16、无限的东西就是“一”,“大”是无所不包之意。二之后就是有限的,因为存在和它对立的东西,也就受它对立面的限制,它及它的对立面都是有限的,所以说“二”及之后都是有限的,唯“一”是无限的。
17、哲学的语言困境:哲学要说终极实体,但终极实体不能用概念来定义,你一定义就限定了它。老子通过“结构”来表达他的思想,比如“有”和“无”来表达哲学。哲学追求实体,但实体用概念就限定了它。
18、为啥说:一花一世界,以杯子为例进行说明:水的杯子终端,后面有一个供水系统,以及提供服务的人及服务。一花一世界,从这个概念来理解,它是无限的。
19、有如何生于无?有限的肯定,就是无限的否定。有限的肯定来源于无限的否定。
否定即肯定,事物不断被否定成为现在的样子。就像成长,是对过去的“否定”,就变成现在的“肯定”。
石头上面的雕像,是普遍,无形,统一的的凿子对石头的每一次(无限)的否定,最后成型。雕刻:鬼斧神工。凿子就是“无”。
轮子要起作用,轮子和转轴中间有“空”的作用。
房子里边的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空”是起作用的地方。
锤子去催钉子也是举起锤子产生的空间带来的冲击力的作用。
点否定了自身才能运动起来,点要包含自身及自身的否定才能运动起来,即变成线。
19、宇宙大爆炸和上帝创世是类似的。上帝创世,有一个开始,就是“上帝”;宇宙大爆炸也需要有一个开始,就是那个“奇点”。
22、引申:福气不能全占了,如果全占了,别人就没有了。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不要太满了。要放手,不要赚太多,要留空,运转的开,不要想转太多。别人帮你赚钱,要感谢对方。
23、在虚无中需求能量,努力创造一个“空”,给自己留有空余。我就需要一个人呆着,谁也不要打扰我。要保证身满心空;身心俱满是不行的,会出现问题的,所以要忙,但也需要学会休息。
23、政治家第一件事把要害死自己的人列一个优先等级。
24、未来5年,未来10年,中国会怎么样?而不是应该怎么样。去预判未来一段时间的宏观趋势,用来指导微观的落地。
26、在历史往来中,商人没有成为大政治家。这两类人的存在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商人的逻辑是成本,其经济逻辑是成本。
27、错误的进展一般有4步:诐辞,淫辞,邪辞,遁辞 (问题域)
28、讨论问题,要先明确问题域,经济域,道德域,政治域等,不同问题域,答案会不一样。明确问题域,其实就是限定了问题的边界,给定问题边界,问题才可解。
29、孔子思考方式:“叩其两端而竭焉”,沿着问题的两端,都考虑清楚,然后再取一个平衡,如长期,短期;整体、局部。《毛泽东的文章 - 论十大关系》是很重要的文章,建议通读。
注:
本文为听杨立华教授课程的个人课堂笔记,受个人能力所限,笔记内容不一定准确、齐全,仅供参考,并对杨立华教授表示真诚的感谢。
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
杨立华1988年考入浙江大学能源系攻读热能工程专业。1992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进入中国哲学教研室学习。1995年考取汤一介先生的博士。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及北京大学留校资格。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哲学以及魏晋哲学等。出版专著《庄子哲学研究》 、《一本与生生》 、《中国哲学十五讲》、《宋明理学十五讲》、《气本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匿名的拼接》,译著《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等。
一、中华的传统文化
中国体量是很大的,是藏不住。美国认可你,是认可你的资源。
中国和美国的宗教基础是不一样的。
中国是无神论者,那就是不道德的。
自然没有权力。
中国的文明未曾中断,有强悍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任性。
中国文明是多民族,是包容性的。什么是应该的,符合人性,是应该的。
一神教:不包容异教,其包容是有前提的。
高度的世俗性:连续性,普遍性,通融性。
中国的宗教的核心:此世性,以此世为基础,此世是目的。
一神教:此世是过程,彼岸是目的,但彼岸又是不显的。
如何管教孩子?
好的“他人”的生活,也是己好的基础。
二、孔子的哲学与价值人生
引题:
孔子提出“性习”,之后的哲学基本都是在此框架下讨论的。
孔子的教育力求留白,说出来一部分,没有说起来的部分是有前提的,有不言自明的说法。
孔子生活其实是很艰难的,一生可以都认为在碰壁,包括自己,学生还有孩子。
但论语里边基本没有抱怨,而是对生活一直很乐观。
若不所需,其无所好。
《论语》最后一章,讨论命,讨论不可控的东西。
论语中出现最多的概念是“仁”,一共出现了109字,是孔子伟大,根本性的概念。
周易:易经,易传,后者是前者的解释,后者是后人写的。
孔子哲学不是根源性的思辨,不面对根源性的质疑,因为他地位高,一直没有怎么被挑战。他主要对生活的种种的观察、洞见和总结,是一种朴实的生活总结。
孔子教育:3000个学生,达人72人,成名比例有2.4%。
1、由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克己:引导
由己和克己是统一的。
自由是内在的自主,否则可能变成自己所追求外部事物的奴隶。
一个人做的了自己的主,才算有精神强度,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本来无一物”,仅仅是口头禅,普通人达不到那么高的精神强度。
2、自主自由,做得了自己的主,才是真正的自由。
主动状态:自由状态。想做什么可以去做什么。
被动状态:奴役状态,想做什么不能做,不想做什么一定要被要求去做。
3、心灵的主动性的充分体现
1)什么是人:人就是心灵的主动性。
孔子认为最严厉的状态,就是懈怠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动的倾向惰性化了,就会有恶的根苗。
启示:人与动物区别的基本不同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不能懒。如果一个人懒了,就会有恶的根苗,这儿的恶不是“恶人”之意,而是心灵主动性的对立面。
人性:积极能动,活跃是最根本的原因,人为万物之灵。
2)人的本性是主动性的,就像小朋友一样,一直想活动,一刻不停地活动。
3)人逃避的是规范性的要求。
4、天:“一大”
无限的东西就是“一”
“大”是无所不包之意。
二之后就是有限的,因为存在和它对立的东西,也就受它对立面的限制,它及它的对立面都是有限的,所以说“二”及之后都是有限的,唯“一”是无限的。
自本自根:一切事物都以它为根源,根本,但它不能有其它的根源。
天在汉语当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天:文明最高的实体,对照:God,( 不准确翻译Heaven,Sky...),你失去了安全感,“吓一跳”,脱口而出的就是最严谨的实体。
5、天:形上者
四季说的是变化。
百物:指万物,指无限之物。生而又生,即为“生生”
天道是永不停息的生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永常的变化,变动,“生生”。
天道和人道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1)天道:恒常不变的主动性。
2)人道:不得不的积极、活跃
动物,如狮子吃完饭就休息,躺着,因为其生存需要保留能量,不像人一样,吃完饭还要去消耗能量去锻炼。
人道与天道是对应的,要生生不息,不得不积极,活跃,不得不奋斗。
二、《老子》的哲学
引题:
从马王堆帛书《老子》说起,在长沙博物馆。有甲乙本。乙本有避讳。
老子的存在靠孔子证明,历史有证老子与孔子见过面,老子年纪比孔子大,相差大概30岁,估计公元前580年;孔子是公元前551年。
老子和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关系,《老子》的第11章有战国的印记,不全是当时写的。战国30条辐条的战车是战国的末期才出现的,因为到战国末期,战争的规模的扩大,战车承重量增加,所以辐条变的更多。
《老子》的原始版本没有5000字,只有1300字左右。《老子》是累进完成的。
到战国晚期、末期,可能有人将《老子》版本汇总而成。
3、有之以为利,无知以为用
《老子》的生活智慧是这句话。
**一切“有”要发挥作用要基于无。
轮子要起作用,轮子和转轴中间有“空”的作用。
房子里边的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空”是起作用的地方。
锤子去催钉子也是举起锤子产生的空间带来的冲击力的作用。
中国哲学当中:无对于“一”;有对于“两”。
有如何生于无?有限的肯定,就是无限的否定。有限的肯定来源于无限的否定。
石头上面的雕像,是普遍,无形,统一的的凿子对石头的每一次(无限)的否定,最后成型。
一、《老子》的哲学
引题:
现在物理学对解释不清楚的物质,比如物质不平衡,就考虑增加一个粒子。往往增加了这个粒子后就破局了,而且还解释的通。
宇宙是由基础粒子和虚空构成的。
为啥基础粒子和虚空可以构成不成物质?
基础粒子:电磁力,引力,强作用,弱作用
能量是啥?做功的能力。
二战结束之前,科技大部分在欧洲,而且主要是在德国,犹太人,后来大部分都去了波士顿。
宇宙大爆炸和上帝创世是类似的。
二、孟子的哲学和人生价值
孟子的哲学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
1、工作时间
人生有限的工作时间,差不多就30~40年,但却差距巨大,大部分成为普通人,而少部分人成为大师。
2、重要历史哲学突破的3条基础
文明积累足够丰厚;时代问题空前尖锐;生活世界足够简单 (如果太复杂,就越碎片;要故意屏蔽噪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百姓会巨大困惑,故需要求解,变会出现大师。
3、错误的进展一般有4步:诐辞,淫辞,邪辞,遁辞 (问题域)
讨论问题,要先明确问题域,经济域,道德域,政治域等,不同问题域,答案会不一样。
明确问题域,其实就是限定了问题的边界,给定问题边界,问题才可解
错误的思想产生的负面是很大的。
错误思想是杀人的,比如新冠的具体免疫。
没有判断是因为没有坐标,有了坐标,就可以进行判断。
《公孙丑上》,错误思想的发展阶段,诐辞,淫辞,邪辞,遁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