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推荐指数:五星
译者导言37页,中文版序言7页,导论25页,致谢、译者后记、参考书目27页,正文全四章95页。因此正文全部内容刚好占全书的一半。
作者从三个方向着手,首先是从未入仕的魏源所提出的扩大zz参与度的问题,而且敏锐的指出该出发点并非源于西方的zz皿煮化,反而是为了提高中央集权的执政能力。之后是官僚系统内部的冯桂芳,他所提出的类似选举的自下而上官员任免机制,其可行性和反对者对此的分析。第三是耒阳抗税和农业集体化之间的对比。这三个问题作者没有答案,但也因此映照了作者开头提到的“根本性议程”的问题。
所谓“根本性议程”,作者精准的指出了中国zz问题的核心矛盾点:1、zz参与度的扩大与国家权力及执政者合法性之间的矛盾;2、zz竞争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3、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矛盾。值得深思。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推荐指数:五星
本书的伟大在于提供了清末研究的新思路,传统的费正清的“刺激-反应”模式始终无法回答“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如何进入现代化”的问题。而孔飞力所提出的“文明的衰落”虽然从某种程度讲落到了英雄史观的窠臼,但确实指出了中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具体而言,本书从乾隆年间的一件小事“叫魂案”为着手,自下而上分析了当时中国基层社会的尖锐矛盾,官僚阶层强大的运作惯性,最高领导人的zz态度和zz手段。虽然本次叫魂案引起的风波被当时的内阁和皇帝及时按下,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整个社会的问题,其实已经预演了嘉道年间的混乱和凋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威权zz所面临的问题,始终存在。
来份杂碎——中餐在美国的文化史
推荐指数:四星
看标题以为本书会诙谐的漫谈中餐,但其实整体行文非常严肃并随着历史的时间线娓娓道来。从鸦片战争开始琦善对义律等人的宴请,到在美华工的吃饭问题,继而引出中餐在美国的本土化发展,一直到嬉皮士运动以后美国人以中餐为风尚,最后提到了基辛格和周恩来在中美建交期间的北京烤鸭,整个发展脉络如同中餐本身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我还是很想知道哪里有卖用苹果树的木头烤出来的北京烤鸭。
莱博维茨的赞歌
推荐指数:五星
核战争到底会带来什么?今天的国际秩序下可能这是个小概率事件,但在冷战期间这不仅是个不可回避的命题,也是大量文艺作品的创作来源。本书讲述的就是核战争发生后,人类文明史无前例的倒退,在重归蒙昧之后,人性、神性、科学之间该如何相处。而当地球再一次面对毁灭时,最后的决定真的能挽救人类吗?于是读者不免思考另一个冷酷的问题,毁灭到底是地球带来的,还是人类自己带来的。如果是后者,是否人类只能陷入这一无尽的循环中?
希望日本是人类唯一一个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
“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
推荐指数:四星
杨奎松的随笔集,中国作为史学大国,即使有汉学三杰在一遍遍的重塑中国史的研究范式,但外国人看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看中国,还是有差别。本书被豆瓣网友称为杨奎松版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有一定道理,但是可惜不知道是作者无心为此,还是目前的学术自由度的问题,作者缺少更加系统的整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当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文明闯入中国后,国家、民族、政府、文化等等一系列三千年来鲜有思考甚至没有的概念,急需在当时的中国人心中建立起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指导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但说来容易,即使到今天,在一个小康社会下,到底什么才算现代文明、现代化国家?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
推荐指数:五星
对晚清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乡勇”这个概念,但我估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也只是知道这个词而已。我出生在城市里,成长在中国城镇化最轰轰烈烈的年代,对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特殊时期的军事化结构完全没有概念。而作者通过详实的考证,特别是大量的统计数据,将从白莲教之乱到太平天国期间,农村的地方武装组织形式和农村的社会管理形式清晰的摆在读者面前。作者首先谈到了地方武装在整个帝国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分析了地方民间组织和官僚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后以胡林翼曾国藩为例分析了地方官员在组织民间武装的具体表现形式。看完之后也就明白为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
推荐指数:五星
2014年,俄国人重新拿回了克里米亚,普京终于挽回了苏联解体时叶利钦犯下的错误。而上次俄国人失去克里米亚和黑海的控制权,正是150多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也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耶路撒冷的宗教问题,但这背后深深的体现了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人“东方主义”思想:对于以奥斯曼为代表的穆斯林和以沙俄为代表的东正教,两大异教徒既让人恐惧,也让人鄙夷。同时,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是,俄国人如果真的控制了黑海的出海口博斯普鲁斯海峡,沿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一线,就直接对地中海沿岸造成威胁,东罗马帝国的复兴指日可待。由于意大利还未复国,对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此联英抗俄成了法国国策。于是,一伙基督教徒联合穆斯林对抗另一伙基督教徒的奇观出现了。
文中对战争的细节描述非常精彩,另一方面也预演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帝国的全面溃败。
佛教十五题
推荐指数:四星
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认为一切宗教理论都是扯淡,但宗教团体在zz、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则非同小可。作者同样秉持此立场,不谈佛学而研究佛教史,针对佛教的起源、佛陀的生平、佛教的传播等方面做了深入考证,特别是提婆达多的章节,让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一切人类活动本质都是zz活动。此外,对于佛道之争,也更加深入的分析了信仰之争的表象下的利益之争。一直以来,有种观念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儒释道,作者同样也理清了以儒学为中心思想的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在面对外来文化时的态度。佛教本身很无聊,佛教史很有趣。
印度对华战争
推荐指数:五星
今人看印度经常就是在看笑话,但是在六十多年前的国际局势则完全不同。作者在中印冲突近十年后,整理了从英殖民时期开始,英国人对于印度地区国防政策的思考,指出的基于地缘zz下的印度国防政策的内在逻辑。即使中国人可能会认为内在逻辑很荒谬,但在尼赫鲁的观念中,喜马拉雅山不仅存在战略意义,同样存在文化意义。而阿克赛钦地区中国快速铺设公路,也刺激了其敏感的神经。由于缺少中共方面的材料,本书更多的表现了印度政府在决策上的摇摆及人事任免上的失败,导致后人在上帝视角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阿三的菜。最后简单提两点:1、我看的版本里台湾方面被称为福摩萨,现在应该很少人知道这个词了;2、中方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果断开战,充分体现了第一代领导人敏锐的zz嗅觉,不服不行。
燃烧吧,剑
推荐指数:四星
日式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讲述了新选组副长土方岁三从乡村青年,到左右时局的波澜壮阔的一声。幕末风云变幻,有尊王、攘夷、开国、倒幕等等各个zz主张,但对于主人公来说,都是扯淡,用手里的剑干出一番事业才是王道。结局也是标准的如樱花般绽放的短暂而精彩的一生。我看的版本里还有现实中土方岁三的照片,很有气质。
新选组血风录
推荐指数:四星
同样是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只是编纂成了短篇小说集。不仅提到了新选组前期的核心人物芹泽鸭,也涉及到了这个组织很多基层人员的经历和结局。比较适合作为普法教材劝戒年轻人不要打群架加入黑社会。
骏河城御前试合
推荐指数:三星
故事本身没啥新意,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所有故事基本都是一个范式。但改编成漫画和动画的《剑豪生死斗》真好看。漫画最大的特点经常以解刨的方式描绘打斗过程中的肌肉线条,而动画更属上乘,以灰色调为主的画风,大量十八禁的细节——切耳朵、削鼻子、剌开嘴、肠子往下流、奶头直接揪掉,再加上吉田洁诡异阴森的配乐,看完之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可惜动画才排了不到1/3,估计有生之年这个作品只能烂尾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