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一种情绪,当个体期望被满足的个体感受到的一种体验。
那么个体的期望是什么,如何得到满足,满足之后如何产生情绪,产生情绪之后个体如何感受情绪?理清这一连串的问题对我们的生活确实有一些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的认识头脑中产生的想法,个体产生的情绪,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走上幸福之路。在给出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一起看看常常挂在嘴边,却很难用语言清晰界定的一些概念。
意识是什么?对于意识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我们先从几个语境入手,看看我们在谈及意识的时候,到底在说些什么。
【我们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我们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提醒自己防范风险。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意识指的是当我们做出了一个决策之后,对这个决策进行风险再评估的过程。
【你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较严重,但是你没有认为很严重,从而做出了相应的决策,让别人理解为你没有认为很严重。
从上面的两个语境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来,意识有的时候指的是,个体的“判断过程”,而这个判断过程,我们通常定义为“认知”。
当然意识的范畴很广,最直观的定义是个体对内外部的觉察。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意识的流动性,可以理解为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都不会静止不动。我们可以形象的把意识理解为大小有限的窗口,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很多困扰我们的心理现象。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可以将意识定义为个体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指的是对信息的获取以及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记忆力好、抽象思维能力强、有想象力,这些都是在说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强。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是脑神经的活动机制,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确定目标,支配、调节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通常说的一个人意志力顽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到这里,我们简单的理解了意识,认知,情绪,意志。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快乐。在最前面我们提到快乐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一种体验,那这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一个婴儿在有语言能力之前是否能够感受快乐?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刚刚出生的孩子,在吃饱睡好之后在母亲的怀抱里也会出现满意的笑,孩子的父亲看到这个场景流了激动的泪水。说到这里我要提示大家,如果你对上面的答案认同,那么这意味着情绪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情绪是一种生理反应,可能是某种神经递质的分泌让我们肌肉放松,血压平稳;2、情绪有着外在的表现,我们通过婴儿的笑来定义了他感到快乐。3、情绪和认知有关,孩子的父亲看到自己妻儿健康感到幸福,这是来自于这位父亲对这个客观事实的认知。
以上的分析过程就是情绪认知理论,当外界刺激发生时,个体通过感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形成认知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同时个体接受到的生理刺激也进行了同步传递,大脑组织经过综合分析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精密调节,产生了特殊的生理反应和外在表现,比如出汗、心跳加速、眉头舒展、手舞足蹈等。在婴儿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什么感受是快乐,当时的他只是受大脑的控制产生了一系列列舒适的生理反应和表现,并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逐步的建立了“这种体验叫做快乐”的认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绪体验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刺激,一个是刺激发生后的认知。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也就是你看待如何看待这件事。这也是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理论找到解决方案,比如:
你为什么控制不了脑中反复浮现一些奇怪的想法?
你为什么会在给领导汇报的时候紧张到声音发抖?
你为什么会在某些时候看某些人、某些事儿不顺眼?
……
面对这些种种问题,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我们原本固有的信念,当然之所以难以改变也存在着诸多生理基础,比如前额叶的控制能力下降,海马体损伤,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等等原因。但好在,我们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遇到问题的人,幸运的是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去帮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刷新一些认知,练习一下冥想,开始觉察自己,你可能会逐步开启全新的生活。
以上拙见,写出来一是为了系统的思考,另外也是想分享给大家,如果能帮助到一个人,也算是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