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核心,是全国区域和城市发展已经严重不均衡了,特别是一线城市资源紧俏、房价上天!这样一来,看着别人因为选择在繁华大都市工作早早买了房从而过着灯红酒绿、体面风光的生活,在看看自己哪怕奋斗一辈子都不可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那还有谁还会心甘情愿地去奉献呢?换我也一定会选可以急功近利的路径。
以前,那些从事国家战略科研任务的人员,包括核物理、航天等等,其实国家给他们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这种待遇不是看绝对值,而是要看相对值,比如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可能是那个年代全国收入最高的一些群体,这才会让他们既胸怀报国志向,又有体面的物质生活,从而可以心无旁骛死心塌地的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再看看现在,貌似这些人的货币化工资增长了几十上百倍,但这个毫无意义,因为有通货膨胀,还有最关键的就是横向对比,他们的工资待遇已经远远不是最高的群体,而且可能是跟公务员一样低到让人尴尬的地步了!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谁还会一心奉献?
我司的做法,已经比国家好太多了,至少我司把研究所建在全国各地,还在东莞给大家建人才公寓,只是希望这种政策能在全国各地研究所都实行,解决广大员工的住房问题、教育问题,这样大家才会心甘情愿、死心塌地的奋斗。
这个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依靠举国体制,国企央企托底,而不能完全市场化和商业化竞争。
举个类似的例子,中国足球,九几年及以前基本都是走体育局体制,而那几年中国足球至少还是亚洲强队,也在2001年打进了世界杯,但后来走了商业化职业化道路,结果彻底变成了金元足球,以恒大为代表花大钱请名帅、请外援,然后连年中超冠军,可是这个过程对中国自身的足球水平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带来巨大损害,国家队比赛一再拉胯,最近居然裤子都拉没了,连越南队都敢输!
最近,CBA联赛刚刚落幕,辽宁男篮季后赛以一场未输的全胜战绩赢得了总冠军。而辽宁队的本土球员,几乎全部都是辽宁籍,此外在CBA联赛其他球队里,也有大量辽宁籍球员。这里就有必要强调一点了,辽宁篮球基础之所以这么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辽宁篮球仍然是体制篮球,是在辽宁省体育局统筹下有系统地形成了各个梯队的培养、选拔、任用。辽宁篮球好像是CBA仅存的一个体制篮球。但是,据说,姚明在美国打过NBA,回来主政中国篮协之后,一直想照搬照抄美国那一套,也就是完全市场化商业化,所以姚明一直对辽宁的体制男篮颇有成见。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把中国仅存的体制篮球也给彻底取消,那中国篮球将快速男足化!
真正有创意,能为科学和人类进步做贡献的人才中国不缺的,这些人相信也不会过于被资本化的现代社会而拖累,问题是是否有这样一种土壤让这些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的人走上探索真理,发现世界本质结构的道路,而不是打压他们做理论探寻,技术探寻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没有正反馈,从而走向经济情况好、合乎大众标准的平庸化;
普天之下,莫不是这样的例子,目前看国内从各个方面,包括文化,政治支持,教育等方面少有这样的土壤;
海外华人的大量成功案例证明了中国人是极具创意和天赋的,是诗人,是艺术家,是哲学家,能够在数学物理等方面开宗立派,基因多样性、丰富性上不亚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我们需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能够激发人才潜力,使得他们真心真正探求真理的道路,一条能够与社会主义体制和中华文化兼容的道路。
这种文章,公知腔浓厚,除了得出“一切都是体制的错”这种垃圾结论外,毫无新意,对促进我国科学研究发展毫无用处。 把所谓的自由是想独立精神作为做好搞好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这是毫无根据的。
不能说我们的科研体制毫无问题,但是,将问题笼统归结于急功近利的评价、归结于所谓的体制,归结于政治运动,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指桑骂槐,别有用心。
国家重视科研,加以金钱、时间,市场,以及科学的管理,时间会回答一切。
从20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国家都走上了腾飞的路。我司也在这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和销售收入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有了收入,才能不断的投入到新的研发中去,从而形成1个好的循环。
如果没有收入,科研就无从谈起。科研仅靠几个人吃苦耐劳是不行的,需要组织行为去突破。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是如此,不能让科学家们用宇宙之精神,牺牲自我,成就大我,不现实。
每个历史期间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每一代人都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不同时代的人创造了不同的历史。
现在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处在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关口,需要每个人,每个主管,都要重视人才梯队,组能能力建设。就像周红院长所说:首先要有追求,就是技术追求,敢于突破和创新并落地到商业成功上;其次就是要有视野;第三要有方法,工作要科学化,工程化和全球化。有多少主管和专家掌握逻辑归纳方法,能够把数学算法作为核心能力来建设?对自己的关键业务,能够建模,实验,仿真,优化和改进?第四要有创新领导力,发展创新氛围,人才和文化。
现实的基层的问题:大家整天忙着交付,哪有时间自我学习和提升?当前很难平衡交付和组织能力建设。
当前KPI只重视交付,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这样就带来了长期的问题,加班加点交付,如何提高能力和效率也就不重视了,最终就是死循环,短期利益带来长期的不利。
如果未来也考核,交付付出的人力少,加班少,是否也是一个评价维度?这样的干部和专家需要重点提拔!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去思考,去钻研如何提高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