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当飞机降落在杭州萧山机场时,结束了自己14年的海外常驻岁月,因隔离且与海外有时差,白天有很长时间可以思考总结,14年一路走来,总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处开始,犹豫再三,再三犹豫,最后鼓起勇气写点东西,记录一下曾经的岁月,也算致敬自己的青春;
刚果布篇:
2008年入职在机关项目财务部(新天下办公楼)参加了3个月的项目财务的专职培训,当时一起参加培训的人有十几个人,最后只有一个同事没有外派(那个同事坚决不出国,后来去天津了),其他的都外派了,由于男的特别少,男的能选择的就只有中东,西非,西北非和东非;自己最后被安排去刚果布,常驻首都布拉柴维尔,第一次做长途飞机,一路惊心动魄,因泰国的绿衫军围攻机场,从香港起飞就晚了几个小时,到曼谷时无法降落曼谷国际机场,最后紧急降落到泰国的一个军用机场,短暂停留后就飞向了亚的斯亚贝巴,到埃塞事刚好错过当天飞刚果的飞机,在机场停留23个小时左右,第二天才登上去刚果的飞机,到达刚果布和办事处主任和财务主管才最终舒了一口气,原来有很多人都在关注着我的航班,通常从中国去刚果需要24个小时左右,我整整走了50多个小时,中间没有任何联系(当时手机没有开通国际漫游),机关的领导成总跟地区部CFO还通过几次电话,一直在询问出去的人到没有到常驻地。
工作篇;
场景一;当时在刚果布的偏远区域有一个新建站,根据CEG下的PO描述,土建部分大概5万美金左右,其中有5千美金的筑土运送,当时感觉特别诧异,逻辑上基站下的土回填需要再去别的地方去拉?经过跟CEG的了解,和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再三核实,大体情况是那个基站从没有中方人员去过,全部信息均来自本地员工的描述(去往那个基站需要先到刚果河附近,然后租船去小岛,到小岛后再租当地车辆去山上,山上完全没有土,全部是砂石,沙土全部来自很远的地方拉过去回填),最后同意了PO的下发,当时我特别特别想去看看;
场景二;Warid代维项目,因减人增效需要将自交付部分分包出去,当时经过多轮测算确定自交付成本确实比分包给中资公司便宜一些(大概10%左右),CEG却要财务做一个自由交付成本总额比分包商贵的结论,从而完成自由交付到分包交付的方案切换;因无法说服CEG,只能将自己的测算明细告诉给国家财务,让国家财务在采委会评审时发表意见,在第一轮代表处评审时没有通过,经过几轮讨论,最后代表处综合考虑,在低于原分包报价,但高于自有交付成本的情况下,把代维项目一线代维分包给了当地中资分包商;
场景三;Warid新建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当时的供应商Panalpina的付款因发现了有发票的重复付款问题,全部付款停止,且积压半年以上,需要逐笔核实,项目组准备让我跟物流经理去黑角核实当地的历史欠款问题;问题的难点是2007年项目交付时,因公司对土建项目的交付存在不同策略,自有交付和分包交付同时存在,自有交付是华为花钱去市场购买钢筋水泥,后来因很多基站因为质量问题有大量整改,且给物流供应商的PO没有统一管理,存在大量多头的无序需求(有些发票没有PO 供应商先干活,后期核实再下po);结果就出现了很多历史问题没法核实,后因为自己调离刚果布,具体清理工作交给了当时的国家财务,算是自己的一个遗留问题了;
场景四;Warid代维项目刚开始是自有交付,针对备件跟客户签订的补充协议是,华为购买备件,后期找客户实报实销,且华为不收取任何费用,针对购买的备件和报销的钱管理十分复杂,每个月需要财务人员背着几个大书包去银行把报销的现金拿回来(有一次有几千万本币,满满一大背包,大概有十几万美金),后来因为存在巨大风险,跟账务讨论后,通过回谈纳入交付合同华为通过对公支付最终解决了;
生活篇;
花絮一:刚到刚果布几天就碰到了当地假期,放假2天加周末总共4天,办事处人员一起去首都附近刚果河边的小岛组织去玩,第一次参加海外的团体活动。
花絮二:刚果布楼下的饭店(好像叫千岛吧)聚餐,当时物流的一个同事喝多了,最后趴在地上钻桌子躲避喝酒,让他做什么都行,只要不让喝酒;
花絮三:从办公室到食堂和宿舍,有一个小巴接送,每天有几个小时大家都在巴士里,因为一个PM特别擅长讲黄段子,每天都能听到大家在小巴里爽朗的笑声,我们习惯叫它“快乐小巴”
花絮四:因为刚果物资匮乏,记得一个白菜要200多人民币,震惊到我,我一个月工资才4000多,也就是一个月工资就只能买20个大白菜;
花絮五:经常周五晚上会有杀人游戏,玩到晚上1-2点,有个特别会玩的兄弟每次开局总是被狙击手击毙(每局玩5分钟后就要等1个小时,一晚上就玩了十几分钟);
花絮六:刚果布24间房的宿舍,因为缺电,油机通常到晚上10点左右就没有油了;大家就赶在之前钻进被窝;有一次我把从食堂领的零售放枕头旁边,晚上10点多上床后发现特别痒,用手机的手电竟然发现几千只蚂蚁,最后清理到半夜才清理干净;24间房是两栋对着的2层小楼,3个人一套,总共4套,24间房,每套带一个厕所,因缺水,曾经有过1周没水冲洗,睡觉都能闻到味道(现在想想都能吐出来),后来因为宿舍在刚果国防部附近,有一次国防部发生爆炸,宿舍也被炸塌了;
花絮七:跟着一个客户经理晚上去抽阿拉伯水烟,点的饮料是Tonic (听说可以预防疟疾,基本每次都点这种饮料)第一次看到给服务员小费(慢慢养成了吃完饭后要给小费的习惯)
花絮八:办事处当时有2个外派女员工,20几个男员工,有个PCM跟其中一个女员工谈恋爱,让我们这些男同胞羡慕的咬牙切齿;
因时间关系,明天有空再写
厉害,赚钱赚得爽歪歪,乐不思蜀了!
如果是2016年或者2020年在深圳买房, 首付都没够,还借钱了,惭愧
深圳几套房了?
要告诉你只有一套会不会被鄙视@新生社区在哪儿
那也不会,大多数人这情况,在海外很多事操作起来不方便,信息也闭塞一些
加班了呀呵呵,我后来去欧洲了,然后开始花钱了呵呵@坂田快递
刚果金篇:
2009年3月因代表处规模收缩,Dalt项目融资无法落实,我被调回刚果金首都金萨沙做MIC的系统部财务;2008年初代表处提出当年要实现十亿规模(当年确实签约有5-6亿,因08年金融危机,年底时大部分项目先后胎死腹中),老板9月还去刚果金看望大家;刚果金和刚果布首都是世界上最近的两个首都,只隔着一条宽1公里左右的刚果河;因我只办理了刚果金的签证,没有带邀请函,刚下船就被海关关进小黑屋,关了大概1个小时,后来在代表处公共关系部一名本地员工帮助下才放出来,缴纳了100美金罚款(后来知道,很多人都被关过,罚款基本是100%的,只要有一点点问题都会被罚款,一看中国人更来劲)
工作篇:
场景一:非洲人的时间观念太墨西哥了,刚到系统部,系统部主任让我跟紧回款,我梳理好所有历史po的所有欠款情况,然后就约好跟客户核对,基本流程是在前台客户把我带进客户的访客区,门口跟客户打完招呼后,客户说one minute, 然后我就在访客区等了30分钟以上,关键是客户经常喜欢说 one moment, 然后我就要等大于一个小时,经常是吃完饭去客户那边,等见完客户就要回来吃下一顿饭了,不过还好后来清理了不少超长期欠款;
场景二:经营分析会材料,之前大家对经营都不太重视,突然因为08年金融危机,规模突然增长不上去,新代表提出要大家重视经营,当时要各个系统部写经营分析会材料,第一次写系统部经营分析材料,系统部主任把几个主管叫到办公室写,参照西非的模板写,写了整整一晚上,写几个小时,休息几个小时,然后继续讨论继续写,问题点,痛点,一一识别,整整搞了一晚上,凌晨才汇报通过;
场景三:水泥硬度C15和C25,2009年初刚果某运营商有一座铁塔倒塌,Tigo的新CTO特别紧张,当时我司有300多座铁塔刚PAC,客户突然提出根据合同标准提出测量所有铁塔的水泥强度,必须全部达到C25,否则需要加固,我们项目的PCM 为了水泥强度的事情,整整搞了3-5个月,期间去区域拿样本,找金萨沙大学的教授在实验室测量强度,为了避免出现不好的结果,使出各种办法,关键是老头根本不吃这一套;根据当时我们PCM描述(PCM进华为之前是在房地产工地做技术员,TK项目起来公司招了一大批这样的专家),在刚果的施工环境下,如果没有搅拌机在人工搅拌混凝土强度达到C25特别有挑战,后来使出浑身解数就识别出几座铁塔强度无法达到C25,解决方案就是加固处理,算是勉强过关;否则一座铁塔加固几万美金,估计要上千万美金;
场景四:空投铁塔,在项目组交付最鼎盛的时候,因冲刺工期,交付计划没做好,刚果这个地方最奇葩的是,东北部高马附近的货物需要从非洲的东海岸蒙巴萨运,首都和西南部需要从非洲的西海岸运,刚果东部到西部没有公路链接,铁塔分配一单不准,成本花费特别大,一座几吨的铁塔用直升机运到高马后来因计划不匹配,又找直升机运回第三地,每次直升机花费都是几万美金(估计历史上没有人会空运铁塔吧)
场景五:在审视po时发现了一个基站在一年里下了同样的配置3次,后来经过详细了解才知道,高马当时打仗,基站建好后交战时刚好在基站附近,基站的太阳能板被叛军打坏了,后来重新下PO,结果几个月后又被当地叛军把太阳能板抢走了;当PAC时没办法又重新下PO采购新的太阳能板,这冤枉钱,客户还死活不认。
场景六;公司的AB类禁止条款,我们项目估计贡献了一半以上,特别是工程交付;Tigo当时的合同文本是找欧洲的专业顾问公司花了将近100万美金买来的(听说);合同里处处是坑,就PAC全网验收这一条,华为就花了几百万美金,例如全网基站从建成到全网PAC,光油机就用废了几百台,不过项目组的历任PM都是华为最早且最牛的一批项目经理,有两个现在还在做代表。
生活篇:
花絮一:刚果金的最先进的工厂是洗衣粉厂,因为极度落后,刚果金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80%以上(以前一直认为服务业占比高的国家,那就是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农占国民经济的20%左右,有第二产业基本为零,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就是满大街的小黑提供的各种服务)
花絮二:疟疾,当时我住离办公室最远的一个小河旁的公寓里(听说是之前的一个酒店被华为承包了),有4个同事先后得了疟疾,第一个同事得了疟疾,去医疗队看完,回宿舍就躺着去,忽冷忽热 ,全身骨骼酸痛,盖着被子躺个4-5天,且不怎么吃饭,大概一周就好了;第二周,当第一个同事好了,第二个同事开始有症状,第三周第三名同事再走一遍相同的流程;一个月有4个同事鱼贯得了疟疾,还好我一直把蚊帐守得特别牢,没有得;以前的代表就先后得了3次疟疾;
花絮三:因内审发现食堂厨师有贪污行为,后来要求中方员工必须随厨师采购,我第一次去了非洲的菜市场,非洲买东西的单位原来是盘或者筐,一盘西红柿大概3-4公斤需要几千本币(大概十几块人民币),一只鱼要10几美金(当地贵重东西交易都用美金)
花絮四;因代表处收缩,持续减员,之前每个月有100美金的中餐馆的餐券,后来没有了,我跟几个交付的兄弟一起经常去东方明珠吃饭,每人出50美金,经常喝酒都是一箱一箱的(啤酒瓶子跟中国的农药瓶子一样一样的),大家侃侃大山,聊聊八卦,渡过忙碌且空虚的日子;
花絮五:玩游戏,因晚上强制要求加班,大家经常晚上10点以后才能下班,回宿舍还是无聊,我跟一个哥们经常在宿舍玩帝国时代,对打或者跟电脑打,一个无聊的游戏经常玩到晚上1点左右;
花絮六:大概在2008年前后,副总统因对选举结果不满跟总统打起来了,代表处大部分人都跑到刚果布去了,我们当时的财务主管就坚守在办公室,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他趴在办公室,外面有人在开枪,子弹都打进办公室了,他趴在地上几个小时不敢动;
花絮七:有时候加班晚上12点才下班,通过630大道,司机开着霸道急速行驶,偶尔也会减速下来,晚上12点后经常看到零星的zhanjie女(听同事说价格很诱人,估计有人消费过吧呵呵)
花絮八:斑马线和桃花岛,在刚果金的人估计都知道,最鼎盛的时候有同事竟然可以签单月结,信用那真是好。
稍微有点凌乱了,不像是老财经的思维逻辑。
16年才买房?有点不太适合做财经,洞察能力比较一般啊。
**********[1楼] 华为的一块砖头 发表于 2022-05-12 22:28:52**********
2022年5月当飞机降落在杭州萧山机场时,结束了自己14年的海外常驻岁月,因隔离且与海外有时差,白天有很长时间可以思考总结,14年一路走来,总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处开始,犹豫再三,再三犹豫,最后鼓起勇气写点东西,记录一下曾经的岁月,也算致敬自己的青春;
刚果布篇:
2008年入职在机关项目财务部(新天下办公楼)参加了3个月的项目财务的专职培训,当时一起参加培训的人有十几个人,最后只有一个同事没有外派(那个同事坚决不出国,后来去天津了),其他的都外派了,由于男的特别少,男的能选择的就只有中东,西非,西北非和东非;自己最后被安排去刚果布,常驻首都布拉柴维尔,第一次做长途飞机,一路惊心动魄,因泰国的绿衫军围攻机场,从香港起飞就晚了几个小时,到曼谷时无法降落曼谷国际机场,最后紧急降落到泰国的一个军用机场,短暂停留后就飞向了亚的斯亚贝巴,到埃塞事刚好错过当天飞刚果的飞机,在机场停留23个小...
卢旺达篇
2009年底因卢旺达财务要去南非做系统部财务,地区部让我去卢森堡接办事处财务,来了才发现卢森达池子不大水够深,公司党委书记(姓qi)刚到办事处慰问完,因项目的交付问题,客户持续不断的投诉造成公司内部交付线和销售线出现巨大矛盾,最终酿成恶性打架事件,最后参与打架的办事处主任和客户经理先后离职,准备接代表处交付VP的同事也被调回国内,办事处大部分人员都被换走,刚开始几个月有些压抑,后来慢慢好了起来;卢旺达的外部环境特别好,卢旺达经历1994年大屠杀后,新政府特别清廉,治安出奇的好(晚上女生领包出去走不会被抢),整个国家经济蓬勃发现,被誉为东非的明珠,比起两刚地区,感觉从农村进了县城。
工作篇:
场景一:分包合同到底能否背靠背?MTN光缆项目销售合同针对挖沟有四个场景分别是软土,硬土,砂石和石头,价格差异特别大,软土一公里5000美金左右,石头最多大概5万美金一公里;但是销售合同针对各个部分的比例做了严格限制,但找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验收具体归哪种场景,造成了高额分包成本,最后却从客户侧拿不回来变更;两张皮造成项目亏损巨大,销售合同签订时变更条款要特别注意做细做准做好;
场景二:效率低,压力大,办事处因规模有限,财务人员只有一中方加一本地,做的事情太多,税务,资金,付款和项目的事情;天天感觉忙的很,但效率又特别低;由于物资匮乏,整个首都基加利买不到一个靠谱的扫描仪,办事处的扫描仪由于每次只能扫描一页,本地员工早上来一直扫到中午,才能把当天的付款单据扫描完;因没有大银行,当地银行无法接入我司系统,每周需要银行去拿支付明细,然后扫描回机关做日清日结,核对每笔支票支付情况;由于网络差,经常早上8点半左右打开电脑,打开notes,然后去吃饭等吃完再等大概1个多小时才能把所有邮件收下来;如果有人发个10M以上的邮件,会被办事处所有人骂死;
场景三;又臭又长的税务审计,我在卢旺达时经历了税局对我司历史3年的税务审计,每次审计官来办公室之前,先要叮嘱办事处所有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好水果,准备提供的文档清单,特别熬人,因为项目亏损,税局根据成本反算收入,第一轮审计结果开出一个100多万美金的罚单,后来共享中心和地区部税务专家专程来支持,经过多轮澄清多轮申诉,最终罚款几万美金,同时保留十几万美金的VAT的待扣税返还;
生活篇:
花絮一:卢旺达是非洲提倡环保最早的国家,且不是之一,2009年时所有首都的大超市已经不让使用塑料袋了,只能使用纸袋;
花絮二:卢旺达每个月都有扫除日,如果扫除日早上出门,会被拉下来去参加城市清扫工作,主要是捡垃圾扫大街;所以大家通常那个日子不敢出门,担心被拉去当环卫工人;
花絮三:因为办事处在一个大的别墅里,宿舍在2楼,一楼是办公区,大厅是食堂,后院是厨房,经常一周都不出院门,有一天突然听到猪叫,所有人赶过去,看到了黄师傅在杀猪,方法有些奇怪,用榔头使劲敲猪头,把猪先敲晕,然后再杀;猪叫的声音相当凄惨,厨师硬生生变成屠户;
花絮四:因为周末大家没事,经常出去跟中资机构打篮球,记得最深刻的是北京建工工地,他们有100多个中方员工承建卢旺达会展中心,其中有30多人打篮球,我们次次去都被虐,他们最厉害的活动就是每周六的铁人三项(早上踢足球2小时,下午打篮球2小时,晚上喝啤酒吃烧烤一晚上,一般人坚持不下来)
花絮五:华为离职的厨师和产品经理当时在卢旺达开了一家中餐馆,名字叫唐人饭店,是当地最好的中餐馆,逢年过节经常去吃,还有优惠;
写东西太痛苦了,周末有空再看怎么写
乌干达篇;
2010年底我从卢旺达调到了乌干达,乌干达的几年是我在华为工作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前半年,压力特别大,当时代表处管理着,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埃塞四个国家;代表处规模从从1.5亿萎缩到6千多万,4年经历了5任代表(袁总,彪哥,华总,yang总和霸道哥),代表处经营极其困难,经常是单负,偶尔双负。接手代表处时有8000多万超期AR,走时终于把AR清理到1000万左右;
工作篇:
场景一:人不会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估计大部分人不会,不过华为会,而且是被同一个人绊倒了两次,乌干达MTN的CTO 之前是卢旺达MTN的CTO,在卢旺达华为因为挖一条沟(光缆项目)亏损了上百万美金;之后客户CTO因节约成本建成几百公里光缆,升职到乌干达MTN做CTO,客户把之前跟华为签的卢旺达合同拿到乌干达修改后重新跟华为签约,条款80%以上都一样,另外20%是把坑挖的更深(之前有些坑华为不够的继续挖,例如不签BOQ等,监理费承担主体等),华为在屏蔽2X,以及焦土战略的背景下,得出不亏损的测算结果;中标乌干达MTN光缆项目(彻底把2X屏蔽出乌干达市场);结果1000多万的项目又亏了几百万美金(后因项目亏损公司派了两批工程稽查人员来审查项目,代表被处罚);更换交付副代表2次,最后终于在延期1年,投诉多轮的情况下完成交付;客户CTO又因大幅节省预算被集团表扬,华为却一脸懵逼,直到2013年底,引入PFM概算,代表处财务在售前投标阶段才可以发表一件;后来很多讲故事的情况才渐渐变少。
场景二:坏账清理, 2011年利比亚卡扎菲倒台,UTL和RTL两家运营商因是Lap Green控股(卡扎菲儿子管理的公司),因没有资金注入,两家运营商逐步进入破产清算的流程,两家运营商都是华为新建的网络,客户欠华为大量应收账款,进入破产流程后,我司紧紧盯着破产清理小组的动态,经过几轮法院审判和抗辩,最终华为收回来几千万的清算款(应收金额的60%左右),避免了几千万的全部损失;
场景三:光缆项目因在区域施工,需要大量车辆在一线巡检,高峰期有80多辆,全部为租赁车辆,但是油费需要华为出,因没有经验,管理不到位,后期代表处在自查时发现有很多司机偷车辆的油,偷的方式各式各样,例如加油时把油直接加到别人车里(后来要求必须由中方员工拿加油卡),在没人时,自己拿吸管从油箱吸油到矿泉水瓶里,然后卖给boda boda司机;后来项目组加强的审查,从平均油耗,总里程等办法筛查异常车辆,发现了更奇葩的事情,司机把车垫起来,然后让车空转,这样油耗就特别低,再从油箱吸油出来,平均油耗,总里程都不会有异常数据了;后来加强了管理,车辆也慢慢少了,开除了一部分司机,让本地项目经理接入去管理,问题就慢慢少了很多;
场景四;两任税务经理,自己接手代表处时,一直没有税务经理,每个月自己需要从系统提取所有的付款发票,筛选可以抵扣的VAT发票,然后整理出所有的VAT号(经常因某个新供应商没有VAT号,要搞几个小时来找),填进税局的模板里,上载成功后准备付款凭证,完成VAT的抵扣和缴纳,每个月10-15号,什么事情都不能干,就为了这个而且还不能出错,甚是费神,后来申请招了一名本地税务经理,税务经理干了几个月后申请离职,原因是之前认为华为是一个世界500强,税务工作肯定是一个很专业很牛逼的,结果后来发现跟自己的想象差距太大,走了;随后招了一个在顾问公司工作了3-4年的小MM做税务经理,总算稳定下来了,就在10年后的2021年某一天,问我2012年的一些乌干达的税务问题,世界真奇妙。
场景五:工作中的冲突,因为付款延迟问题,遭到了分包商的投诉,代表处AT在没有完全沟通清楚的情况下只处罚了财务的会计人员,原因是超长期付款是财务的问题,当时我直接在会上拒绝处罚本地员工,提出要么处罚会计加业务提单人或者是我本人,而且会上吵的很激烈; 当时付款流程是财务收到发票后,将扫描件发给业务去准备付款文档,然后交回财务扫描上载,有几单分包付款,因po和发票不匹配,会计直接将系统拒回的发票转给业务去处理,结果因业务忘记,会计也没有再跟进,付款被搁置了半年以上,最后到供应商投诉;(后来反思这个事情,我感觉自己也有问题,太冲动,平时疲于应付各种小问题,忽略了从根本上去解决一些重要问题,也跟业务主管沟通少)
生活篇:
花絮一:尼罗河源头第一漂,第一次掉进可能有鳄鱼的尼罗河里,漂流前要先签订免责协议;
花絮二;我们的客户Orange的CEO是某个中方客户经理的老公,很多时候我们愁如何进入客户的短名单,进了短名单基本100%华为会中标,只是份额多少而已;华为客户经理奉献精神可贵呀(其实人家是真爱)
花絮三;2012年埃博拉在乌干达西部省爆发,该区域只能进人不能出人,后来有部分感染人员被拉回到坎帕拉医院治疗,就在公司办公室附近,大家人心惶惶,都不敢随便出门,埃博拉感染后死亡率在50-90%;
花絮四:去野生动物园去玩,第一次看到了很多真实的野生动物,例如野猪,鳄鱼,土狼,猴子和狮子等;
花絮五:维多利亚湖钓鱼,小胖子经常组织大家周末凌晨去维多利亚湖钓鱼,钓到野生鲈鱼后带到南京饭店去加工,经常吃全野生鲈鱼宴(清蒸,红烧,水煮,干煸,鱼汤),全部是野生的,现在想起来都是口水;
花絮六;乌干达有个赤道景点,大家第一次过去总会留念,还要看水从漏斗留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花絮七:因我司租了两座楼作为宿舍,大家住在一起,周五晚上通常是宿舍打牌时间,基本每周五晚上很多宿舍里就开始了4个或者6个一起玩升级的扑克游戏(人不够公寓楼上找人),输了就要钻桌子;
花絮八:我们宿舍在总统府旁边,总统穆塞维尼来过两次小区参加活动,他特别喜欢带帽子,干了快30年了。他的上上任是吃人总统阿明;
非洲生活终于结束了,下篇写欧洲
德国篇:
非洲待了5年,2014年准备回国,当时的感觉是,外派只去了最穷的非洲,没有去过发达国家,感觉人生不完美,恰巧当时欧洲有很多非洲过去的同事,同事推荐,就申请到西欧常驻,因德国工作签特别慢,等了3个多月才下来,2014年5月开启了我在德国的4年之旅;德国代表处运营商规模从2012年大概2-3亿美金到2016年大概10亿美金,一直是全球标杆代表处,也是华为飞速发展的写照;我主要负责TO2系统部的财务工作,德国历史上最大的两网融合项目,公司级S级战略项目,项目金额大概6亿美金,签约时地总和轮值都去了现场。
工作篇:
场景一:GU7的中标,德国的TO2和EPLUS的两网融合项目,在德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规模可与德国VDF 的春项目相媲美,但却是华为欧洲最难的交付项目,GTS的领军人物在项目经理的岗位上也差点“报销”;GU7项目投标阶段,前前后后经历大概半年,所有的财经条款都要跟踪核实确认的,交标的关键时刻,好几天都是24小时待命,经常都是2 3点出概算结果领导决策,项目的概算版本都有50多个版本,幸运的是2015年我们中标了,还获得公司几百万人民币的及时激励。
场景二:因GU7项目交付及其复杂,核算方案也很复杂,单微波和无线设备的收入确认方案就前后讨论了好几轮,最后还是例外备案才通过,大概情况是华为提供的设备,会华为交付和第三方交付的场景,收入确认原则上是PAC,但是第三方交付又无法及时获取,单付款条款却是POD+3个月;出现了PAC和POD+3谁早的问题,造成每个月需要确认每个站点的交付情况(需要核实第三方交付进展);
场景三:分布验收,因项目是两网融合项目,需要根据cluster(cluster原则上不超30个站),如果有新建站,交付周期通常需要12-18个月,逻辑上说项目组从年初干到年底,可能不会有收入,根据公司的考核导向,这样的结果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后期项目组跟客户谈判,根据里程碑验收GR,根据站点的里程碑收款(30%-80%不等),内部需要确认部分收入,公司老的核算政策就需要PAC确认收入(系统收入拆分条目不支持),4季度项目组跟地区部,共享中心和机关政策中心讨论了很多轮(中间那个PK,脑补下),终于基于站点的交付进度来确认收入和成本(等2017年公司开始试点推行IFS 15方案时,发现项目的分布确认收入方案就是IFS 15的方案,有时候感觉太奇妙了)
场景四:最难熬的4季度,每年4季度几乎每天晚上数站点过进展,如果有一天晚上12点下班你感觉没什么,如果告诉你1个季度基本每天都12点下班,偶尔2-3点下班,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项目组每天晚上一起根据站点核对PO是否齐整,站点物料是否齐整,分包交付怎样,PAC签署进展等等,现在想想都感觉全身肉痛;
场景五:海量po之苦,在非洲经常是一个项目就1-2个合同,大家都说小po交付好,效率高,回款快;结果GU7项目真把我吓到了;半年下了大概12万左右的PO(占西欧地区部全年PO的30%左右),最小的PO 1块钱,海量po还没法用统一的标示链接起来(站点号,po号,)一个站点PO是否齐整经常都要核对几个小时,第一年干走了几个po专员(海量po 人工操作经常有po录入错误,前端错误整死后面的人),经过1年多的折磨,在IT的协助下后期实现了PO自动化。
生活篇:
花絮一:我连续参加了6年的慕尼黑啤酒节(2020 2021年疫情停办),我估计欧洲常驻的人没有几个。
花絮二;14年想买车跟一个特别熟的兄弟聊,我说我想买个车,大概2万欧元,他问我要借多少,我说我有不到2000欧,他直接懵了,最后他还是借了我2万欧,真是雪地抬冻僵的人呀;2周前车卖了,卖了大概9千欧,还把车的照片发给那个兄弟,聊了下车的事情,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太魔幻了。
花絮三: 经常周末带出差的同事去慕尼黑附近逛,宝马世界,天鹅堡,国王湖,鹰巢,阿尔卑斯山滑雪场,博登湖,纽伦堡,萨尔斯堡,斯图加特,打折村等等。德国高速不限速,告诉开120容易被人按喇叭,开到200时有发生(后来感觉没意思,都不开快车了),不限速不容易出交通事故,高速还不缴纳高速费,确实适合自驾出去玩;
花絮四;2015年欧洲的经营特别的好,全地区部每个人还发了一台P7手机(国内当时排队都买不到),拿到手机开心了几个月,可惜2016 2017德国进入了黑暗的两年(这两年在德国的人估计都知道)。
花絮五:刚来德国第一个月有几次特别想回国结束外派,刚来德国那会没食堂,每天早上,中午,晚上特别愁吃什么,哪里吃(习惯非洲每天下班班车去食堂吃饭),每天上班,下班都要赶公交地铁(非洲每天上班有班车,加班有班车,周末出去还能叫班车),宿舍住3个月后就要搬出去,天天愁找房子,有个同事好不容易找了个可以预约看房子的机会,结果有50多个候选人,最后还是被淘汰了(非洲基本都是宿舍,而且不需要自己操心,还有保姆给熨衣服,收拾屋子),落差之大,需要好好做心理辅导,如果第一次外派还好,如果是从非洲来欧洲,你会发现欧洲小环境是最艰苦的国家;
终于熬出头了,还有一站,今天写完
大结局:
卢森堡篇:
2018年经过几个的月的反复折腾,最后去了大T VDF系统部,常驻卢森堡,到系统部碰到几个非洲的兄弟,才发现华为真的很小,在哪里都可能碰到熟悉的人;相比代表处财务,大T系统部财务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工作强度下来了,但是工作的要求高了,VDF有20多个子网系统部,集团决定的所有事情都会落地到20几个子网执行,沟通和协调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从2019年到2022年,虽然经历了美国的几轮打压,但是VDF系统部的总体规模和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定(个别子网影响严重,例如澳大利亚和英国子网),集团总体没有像其他客户群那样出现大幅下滑,这些得益于华为跟VDF集团的长期稳定战略伙伴关系。
工作篇:
场景一:客户也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2019年8月面对美国的制裁,客户集团CEO第一时间找华为沟通设备的供应问题,要求华为务必保障其供应,在最短时间会给华为下未来半年左右的设备PO,希望我司给予配合,客户集团采购部VPC第二天就开始加班给华为下po,晚上10点多客户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卢森堡常驻的所有人分成多个小组跟踪客户PO的下发情况,包括po的注册,订单拆分,备货和发货情况,且每周反馈设备的供应和发货情况,大概1个月时间客户下了大概几亿美金的设备po,让系统部的订货目标在9月就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以上;
场景二;集团无线(Spring)和固网框架(Step),因VDF客户是华为的海外TOP1的客户,采购量大,每年的规模都是近20亿美金,客户的采购集团VPC每年的指标就是采购价格下降情况,间接造成了我司设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其中无线框架3年重签了2次;刚签好3年的集团框架,执行一年就要重新谈框架,且每次都有理由,什么选新供应商,什么Open Ran的大量部署,什么美国制裁供应问题等;最终考虑到VDF是华为海外的桥头堡,具有战略意义,每次客户能从华为获得少量优惠。
场景三:寻找客户的痛点,紧盯客户CEO和CFO的收入,根据客户的财报信息,2019年集团CEO和CFO的收入为;客户CEO基本工资105万英镑,CFO基本工资 70万英镑;管理团队的短期激励也就是年终奖大概是基本工资的1-2倍;会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计算,最高可获得相当于2倍基本工资额的奖励;短期激励的指标包括(服务收入增长占25%, 息税前利润占25%, 现金流25%和客户满意度占25%) 管理团队的长期激励最高可以获得基本工资的5.8倍配股激励;长期激励的指标包含(现金流占2/3,每股年度综合收益占1/3),根据这些信息的分析,总结出客户的CEO,年度最高收入可达1000万英镑,最少大概150万英镑,收入的多少全部来自经营指标的达成情况,系统部后来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后期的现金流上给予客户很大帮助,同时付款条款4年里从没有恶化;
生活篇:
花絮一:碰到个牛人,2500欧元买了个车,开了2年卖了2600欧;转手卖楼花,2年什么也没干,转手赚了10万欧元,这操作看得我全是口水;
花絮二:生蚝宴,因卢森堡距离荷兰不远,周末跟银行的一个哥们一起去赶海,一次捡了生蚝有几百只,用烧烤炉子烤好生蚝再放一些酱料,海边吃着生蚝,那感觉太惬意了,因为吃的太多,后来有段时间看到生蚝就想吐;
花絮三:半日四国游,因为卢森堡太小,经常不小心就出国了(卢森堡市区8分钟到法国,15分钟到德国,10分钟到比利时)有一次带出差的同事早上去比利时迪卡侬买了双徒步鞋,中午去德国徒步,下午回卢森堡吃完饭,路过申根,去法国山上看了会风景;
花絮四:巴登去蒸桑拿;很多同事说来欧洲不去桑拿等于白来,一次跟一个哥们去巴登蒸桑拿,男女同蒸,那画面还是很震撼的。
花絮五;疫情改变了一切,20年卢森堡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就是旁边楼里的一客户;因刚开始大家特别害怕,之后每次去超市都是早上7点之前,人说少时去,带着手套,穿着防水的衣服,带着口罩,回来酒精消毒,衣服扔洗衣机,再洗个澡;就在2022年4月,卢森堡像其他欧美国家一样,不再有任何限制,也不在有免费检测,确诊者可以自己根据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居家;
花絮六:现在回国需要九九八十一难,机票越来越难订,要提前2 3个月预定,每套都是4-5万人民币,有时候要7-8万,时刻盯着航班的熔断情况,像卢森堡这种没有直飞国内航班的国家,要做6-7回的检测,72小时,48小时,24个小时,12个小时时间要求越来越严,一会核算一会又是抗体,一个国家的绿码又一个国家的绿码,回国犹如西天取经,更像游戏通关。
时间飞逝,又是5月,14年转眼即逝,飞机降落在杭州萧山机场,住进隔离酒店,好几次闭眼休息,心里总是无法平静,往事一幕幕,总有些心理不安,今天写完海外生活的经历,心里终于可以平静下来,记忆终于可以封存。
人家赚钱的动力十足,确实值得敬佩
14年有天道酬勤了,佩服!
8年前拿的 5 6类国家快@马甲专用拉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