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技女性的成长历程:善用特质打破天花板
付洁-网络技术实验室主任
20多年前的夏末,刚毕业的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带着锅碗瓢盆叮叮咣咣踏过了华为的厂门。那个时候年轻,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定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事儿都带着一些无牵无挂、风风火火的潇洒劲儿。路面上热气翻涌弯曲了光,就像我当时澎湃的心情,因要开启一段新旅程而雀跃不已。
1. 在常态中努力突破
我在大学里面主修的是计算数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发觉班里的男同学数量远远超过女同学,那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更多像是我进入了一种常态(norm)。这个情况也并没有因为进入华为之后并没有变得不一样,身边的工程师同事大多是男性,平日里交流沟通也大多是“以武会友”的风格。
工作中的我卖力肯干,对于经手的事项都会摸个底儿清。闲暇的时候脑子也会情不自禁地绕着工作转,思考比现在最优解更优的解法。有一次,我遇到一个设备重启的问题,但反反复复都找不到重启的原因,我就一直在脑海中模拟计算程序,判断是否走入了不该走的分叉,甚至有梦醒时分还依稀记得梦里在做原因分析。我觉得自己就是凭着这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时刻做好准备,而机会很快就敲响了我的门。入职华为的第三年,我承接了底层组组长的岗位。
那个时候身边的同事里,女性组长并不多,我用手指就能数得过来。我很难不去想:我能做好吗?自我怀疑除了带来焦虑外,并没有任何作用。我甩甩脑袋,把杂念都甩出去,撸起袖子先加油干了起来。
(付洁和同事一起讨论)
2. 孕育生命同时成为优秀的自己
这一干又是三年。我迎来了第一个宝宝。感受到身体中孕育着一个新生命,心中充满了初为人母的幸福感,但内心的角落里也有着些许忐忑。当时我作为项目主管正全力以赴地带领团队攻关问题、联调版本。我负责的这个版本是产品大团队开展工作的基础,如果延期就会导致产品不能按时交付。做我们这一行的都知道交付前的冲刺阶段总是紧张刺激,由于身体状况,我提出将项目组交接给其他人。我习惯了长期高速奔跑着,工作上的急刹车让我措手不及。
眼看着团队中的其他人不断提升自我,我却只能经手一些支撑性的工作,起初不禁有些沮丧。但很快地,在支撑性的工作中我也识别到了一个组织性问题,即业务组一直是版本调试交付的瓶颈。我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来自业务组的人力经常会被市场临时开局需求所挤占而导致短缺,而其他组又帮不上忙,因为其他组不具备业务开局能力。识别到这个问题我是兴奋的,但同时我判断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艰巨。解决方法说起来简单,就是把产品团队内的每个小组的骨干人员都培养成有开局能力的人。但怎么培养?仅仅给骨干提供文档学习肯定是不够,还需要开发上机开局配置程序。
说干就干,我拿出一整套方案并开发了关键的开局配置程序。设置1-2周课程,先培训基础知识,再上机调试,两周后业务调试环节成绩合格的人员可以放入开局名单备选池中。这个方案和试点结果得到了当时的产品总经理的认可。
这次经验不仅提升了我的能力,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其实像海绵一样充满了弹性。我很感谢我的孩子,在我的肚子里健康平安地长大,我也很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们,因为有他们的配合和合作,我才能在怀孕状态下,也能找到并尝试我感兴趣的工作。
3. 女性领导力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长期在“以武会友”的环境中通过实绩证明自己,我曾经真心地觉得身边的所有人都是通过实力论高低的,无关性别。但就在我的实力获得认可,晋升为主管后,让我诧异的事件发生了。有次我和一位下属男员工沟通他的工作,我与他年龄相仿,沟通过程中我坦诚直接地分析他工作中的不足,并针对每一项不足都细心定制了提升方案和匹配的资源。我方案还没说完,他猛地抢过话头:“我不需要一个女领导对我指手画脚!”
我震惊地看着他,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复。草草散会之后,我越想越气,生气自己竟然这样被指摘,也有些生气当时不知所措的自己。
听闻此事的人力资源主管找到我,她首先充分地肯定了我的能力,提醒我千万不能被这种把工作能力和性别相关联的思想牵着鼻子走。其次,人力主管鼓励我尝试发挥女性领导力的优势,例如:耐心倾听、关注员工感受、不吝惜表扬、公正而不功利、理性而有温度。听了她的一席话,我茅塞顿开。
在平日的管理中,我改变了早先把优劣评价都平实直白地传递给员工的做法。员工不足的地方以更加真诚的方式来沟通,而员工们做的好的地方我毫不吝啬地褒奖和鼓励他们。渐渐地,我发现那位男员工越来越愿意信任我的管理,也更加善待身边的各位同事。
(付洁和家人一起散步)
4. 找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窍门
我一直想我们科技行业的女性大多是翻过一座一座的山。团队管理愈加顺畅,这意味着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团队上。工作和私生活间的天平在慢慢倾斜,这又成为了一座我需要去跨越的大山。这么多年来我也琢磨不透最优解是什么,但是每时每刻我都在思考怎么向山顶走去。
随着职位的晋升,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责任。当年我的大娃还很小,我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无数个清晨,我起床了孩子还没醒,但我到家孩子早已睡下。工作再辛苦我都能眼不眨一下,但看着孩子这样,我特别心疼。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公司里的“女性领导力发展小组”第一届会议。会上一位女领导给我们支了一个妙招,让我们把家搬近点,每天保证能回家陪孩子吃晚饭,缩减通勤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我给孩子的陪伴。
受到启发的我立即调整了陪伴孩子的策略。当我必须加班的时候,我就请我先生带着孩子来公司附近的餐馆一起吃晚饭。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南京汇鸿大厦门口,晚上六点,经常有我和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的身影。我会有意识规划孩子的假期,策划一些高质量的活动,帮助他开阔视野;我会注重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他……我的总结是高质量陪伴,而不是仅仅是简单地从时间上去平衡。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全身心的陪伴,而不是人在孩子身边眼睛却时刻不离手机;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长们言传身教,做正向的榜样让孩子学习,而不是絮絮叨叨地反复输出高屋建瓴的观点。我的经验告诉我,高质量的陪伴并不会影响工作,反而让我们从苍白的时间比例的泥潭里跳脱出来,提升我们陪伴孩子的效率和质量。
有了大宝的经验,之后的二宝我就轻车熟路了。现在的我做了创新研究的工作,带领一群科学家披荆斩棘,在无人区探索,用先进的创新理念迎接技术的挑战。在我的团队里有鼓励挑战、自下而上、同行评议、结果导向的创新先锋;有捅破天扎到根的科学家;有拖着世界前行的天才少年;有解决世界级难题的技术专家。你会觉得惊奇,很多科学家团队里超过半数都是女性。
5. 爬山的时候,有同伴才更有劲
当团队中的女性变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会有更多的女性愿意留在科技行业中。就像当年女领导给我们支招一样,就像人力主管鼓励我加入女性视角看问题、看产品一样,现在的我也会在其他女性遇到困难的时候,把我的经验传授给她们。同样是女性,同样爬过那一座座山,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在华为,或是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女性需要坚信自己能打破社会默认的条条框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是吗?
这么多年过去了,深圳的夏阳还是那么热烈,而我的心中的那团火还烧得正旺。虽然科技女性、女性工程师这些名称对于我有着太多的意义,代表着我的成长、我的时光、我的心愿、我的自我实现,但私心还是希望这个标签能在未来慢慢淡化。希望当我的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会习惯新的常态。在新的常态里,女性真正在科技行业中顶起了半边天,而工程师职业中的女性们多到不需要性别标签作特别说明。
————————————————————————————
相关活动:
【科技女性故事征集帖】我有礼物,你有她的故事吗?
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group&mod=Bbs&act=detail&tid=8509607
进公司第一天师傅让我帮金牌团队拍照,她是最热情亮眼的那一个,看我小菜鸟一只,帮我组织,帮我调动大家的情绪,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姐姐;
在工作上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让人哭鼻子的事情,找她倾诉,她不会着急下结论,会先静静的听完,再帮我冷静分析,给出建议,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是最最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她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投入120分的热情,新产品发布,她创新的采用说相声的形式。一遍遍的修改稿件,每一个包袱都精心的设计雕琢,发布会后大家对新产品的特性记忆深刻。工作上的每一步她都走的坚定而又用心,榜样在身边,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躺平”:)
今天又静静的了看了一遍她的故事,温暖而充满力量,手动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