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华为都坚定地投资未来。华为的“运动健将”们持续攀登科学珠峰,探索无尽的前沿;一些人爬到一定高度再向下走,杀回马枪,去做海量产品,抢粮食抢机会;有些人能爬到7000米,沿途下蛋。
“他们不仅是华为的先锋、中国的先锋,他们实际是时代的弄潮儿,一代新技术的开创者。”
2022 奥斯陆IMO,聂神出没!
2022年7月15日,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2022年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上,中国队以6名选手全部满分的成绩连续三年蝉联冠军。这是IMO历史上第二次出现6人满分的成绩,上一次全满分纪录要追溯到28年前的1994年,由美国奥数队获得。
2022年7月,聂子佩在奥斯陆参加第63届IMO颁奖典礼
本届IMO中国队在线上参赛,但在奥斯陆的赛事现场,出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聂子佩,江湖人称“聂神”。他以第51届IMO满分选手和华为拉格朗日数学与计算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出席了颁奖典礼,为IMO金牌选手颁奖。
聂子佩是谁?
在网上搜索“聂子佩”,有10万多条结果。“聂子佩博士毕业了没?”“这五个人,从小拿奖拿到手软”“在数学竞赛的江湖中,始终流传着这几个人的传说”……
聂子佩,人称“聂神”。高二那年他“三战成名”:
● 第3届罗马尼亚大师杯唯一满分金牌
● 第51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唯一满分金牌
● 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一名
聂子佩
2011年高中毕业后,聂子佩直接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本科学习,在数学家Larry Guth教授、Jacob Fox教授和杨奔等人的指导下做关于组合与组合几何的研究,并继续活跃在竞赛场上,在普特南2012至2014年的数学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得全美前五的成绩。2015年,聂子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Zoltán Szabó教授,研究低维拓扑 (3-流形与纽结理论),在 L-space 猜想中取得一定进展。
聂子佩在华为
2020年聂子佩博士毕业后受邀加入华为,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2021年进入华为位于巴黎的拉格朗日数学与计算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理论计算机及理论统计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
⑴ 在线二分图匹配算法
⑵ 3-流形的基本群与 L-space 猜想
⑶ 矩阵采样的 MCMC 算法
⑷ 随机矩阵的奇异值下界,以及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
⑸ 随机矩阵的奇异向量分布,以及声光传输矩阵的分析
⑹ 并查集数据结构
2022年4月,聂子佩参加华为拉格朗日研究中心天才茶话会
在拉格朗日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却有大量机会与数学大师们面对面,甚至共同研究课题的机会。仅仅半年,聂子佩在理论计算机和算法领域两个不同的课题均取得突破。在稀疏随机矩阵领域,他把稀疏随机矩阵乘法复杂度优化到世界第一,与学术界合作的在线选择算法成果也被学界认可,两个研究课题分别在理论计算机顶会STOC和FOCS发表。
2022年6月,聂子佩的意大利罗马参加2022年STOC会议
薪火传递,前浪带后浪
聂子佩一直积极参与数学竞赛领域的知识传递。他一度活跃在百度贴吧和知乎上,帮人们解答各种数学问题,被称为“最亲民的数学家”。他参与设计过多门竞赛课程,在上海、波士顿、普林斯顿和线上开课,教授组合、组合几何、代数不等式和概率方法。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普特南数学竞赛期间,他指导普林斯顿校队的全科培训。
2022年7月,聂子佩在奥斯陆参加第63届IMO颁奖典礼
作为第51届IMO满分得主,聂子佩代表华为参加了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第63届IMO。他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数学的经验,给获奖队伍颁奖,还在奥斯陆街头玩了一把数学街采 :)
2022年7月,聂子佩在奥斯路街头随机采访路人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在8月18日华为竞赛部、北京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数学菁英华为松湖研习营期间,聂子佩也远程接入,与参加研习营的北京大学数学院的40多名在读的本硕博同学分享数学研究的心得与经验。
2022年8月,中国数学菁英华为松湖研习营,聂子佩与来自北京大学数学院的40多名在读本硕博同学交流
“很高兴看到数学工具的发展有助于计算机科学和光物理学领域的进步。“聂子佩说,”某些时刻,只有研究员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研究项目。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在每一个做决定的节点,都要铭记自己的长期目标,并想方设法去实现它。”
Learn More:
1. 聂子佩关于稀疏随机矩阵的最新论文:《Matrix anti-concentration inequalities with applications》,中文解读:《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器与随机矩阵理论》;其他研究成果可在 arXiv或 Google scholar上查询。
2. 想了解法国拉格朗日数学与计算研究中心,请访问《欧洲之声24 拉格朗日数学与计算中心 ——21世纪的“梅森学院”》
3. 想了解中国菁英华为松湖研习营,请访问《中国化学“梦之队”荟聚松山湖》
4. 更多竞赛故事:
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subject&mod=Index&act=index&id=21734
Top Contest 2022--Stories from Champions - Huawei
我司为"数学家"提供大展伸手的机会,期待在计算理论与计算科学与技术工程之间迸发"自由之光"的火花.
问个问题:
当前在计算存储网络一体化的系统优化性, 从"应用软件, OS, XPU 指令集, 芯片内的微指令集, 以及电路介质," 多个层次之间的系统优化,是否与 系统拓扑有关? 这个高维的拓扑优化,是否有可行性? 当前学术界研究到什么程度?